上册第三单元煮酒论世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字音字形kuāng渺茫xǐngjǐ诬pū诓.骗()miǎománg()()省.悟()脊.梁()wūmiè()()前仆.后继()蔑2.词语积累(1)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2)________:说谎话骗人。诓骗怀古伤今(3)诬蔑:(4)渺茫:。(5)________: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6)________: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7)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前仆后继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3.时代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针对上述情况,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写了这篇文章,义正辞严地批驳了上述那些人诬蔑中国革命人民失掉了自信力的无耻谰言,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4.助学背囊(1)主题思想本文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悲观论调,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义正辞严地摆事实,最后尖锐指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同时热情歌颂了“地底下”(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的斗争,明确地提出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2)脉络摆出敌论论据两年以前:自夸“”不久: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论点:反驳直接反驳失掉的是“”发展着“”间接反驳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地大物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他信力自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