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出师表1.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陟罚臧否.古义:恶,坏。今义:不是。(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扩大……的原因(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5)由是感激..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深为憎恨;极端憎恨。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感动奋激痛心遗憾2.一词多义(1)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2)分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职分,名词。读fèn(3)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以遗.陛下给予,动词(4)论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5)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秋则危急存亡之秋.也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年(7)益有所广益.好处至于斟酌损益.增加任务,名词3.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都是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远:疏远)(2)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作动词,保全)(3)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4)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之事)(5)此皆良实..()(6)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7)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8)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9)北.定中原()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名词作动词,长草名词作状语,向北4.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表判断)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不求闻达于诸侯(介宾短语后置,即“于诸侯不求闻达”)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介宾短语后置,即“于草庐之中三顾臣”)③受任于败军之际(时间状语后置,即“于败军之际受任”)(3)省略句①(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②(臣)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5.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山,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任命为丞相,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公元234年,病死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留有《诸葛武侯集》。6.助学背囊(1)背景资料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虢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逐步恢复过来,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实现他“北定中原”的伟大计划。为了北上伐魏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诸葛亮写了这篇“表”,表达了他希望国内政治清明的强烈愿望。(2)主题思想文章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3)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刘勰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表文的内容一般是有叙有议,刘勰说的“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但表并不属于抒情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