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阿房宫赋》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阿房宫赋》二.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2.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了解秦云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三.学习方法:1.揣摩语言,领会写作意图,学习写作特点。2.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异同。四.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任官职,官终中书舍人。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此称他为“小杜”,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五.诗作欣赏: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干门次弟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山行远上寒上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心爱心专心总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六.“赋”的介绍:《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七.“阿房宫”介绍:(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八.写作目的:《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在《上知已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为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九.全文结构:(一)(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二)(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铺陈写志十.重、难点:全文结构示意图用心爱心专心十一.《阿房宫赋》与《过秦论》比较,它们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灭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独创性是:1.贾谊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2.《阿房宫赋》可以说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地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方式更具特色。【模拟试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有删节),回答第1—5题。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