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感悟品读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2、课堂片段写作展示:用细节描写人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课前多媒体播放音乐《二泉映月》,屏幕展示音乐大师阿炳画面)(上课,屏幕显示)示例一: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是谁?(大家七嘴八舌,说不出对号的人物)示例二: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你知道他又是谁?(大家齐声:猪八戒!)师:为什么前者说不出,后者大家异口同声“猪八戒”?生:前者人物没有具体特征后者人物有个性特征。师:好,我们大家都知道,刻画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重要的作用师:我们今天来看汪曾琪的文章《金岳林先生》(屏幕显示文题)(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1)找出文眼:问题一:请大家齐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有说“写作原因”,有说“总领全文”,有说“序言”问题二:这一段的中心句(或曰“核心句”)是哪一句?关键词是哪一个?生大部分说法:首句的“有趣”,“很有趣”;(师肯定)(2)整体感知与细节研讨:问题三:文眼找到了,那么下文是如何围绕这个文眼“有趣”展开的?或者说我们从哪些事看到了一个极其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林先生?请你把课前画出的细节描写片段朗读一下,并品味这些细节2、典型细节品味:(学生在课外自读的基础上快速浏览文章,自由讨论发言,边读边评点,气氛热烈)生A朗读原文片段一:他(金先生)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里看看,甚为得意。学生品味:这是动作细节和语言细节的描写,对人物的一举一动、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三言两语,俨然一位不拘小节、扪虱而谈的六朝名士。教师点评:同学们发现了本文最精彩的一段细节描写A同学的品味“六朝名士”非常到位;1(展示漫画)看看,这一位同学的漫画很逼真啊!是的,金岳林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不拘小节,自然率性,从里到外都透着大气,洋溢着飘逸洒脱的风神气韵。生B朗读原文二: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学生品味:作者就是用云南斗鸡和人同桌吃饭的细节描写说话,最终达到呼应主题的目的:金先生的行为举止“怪异”。教师点评:说得好啊!这“与鸡一起吃饭”的怪异生活细节,正是魏晋风度呢!生C朗读原文三: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经常穿一件黄夹克,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学生品味:这几个细节描写片段的第一句中“怪”字用得好他样子古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戴同一顶帽子“怪”,眼睛片黑白两样“怪”,令人莞尔。学生插话:这个只是我们做学生的感到“怪”啊,在他自己来说,是正常行为。生D朗读原文四:有一次他(林国达)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想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perpendicularto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学生品味:这一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希奇古怪提问的细节,表明金先生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学生插话:D同学模仿老师的腔调,读的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很搞笑!生E朗读原文五:金先生有一次被沈先生拉去给同学讲“小说和哲学”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学生品味:这一细节表现了金先生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生F朗读原文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学生品味:生活实际的细节表现他对生活的独特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3、细节欣赏小结(屏幕展示和黑板板书结合):问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