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2疏通文意,理清情节,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3学习以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其作用。•4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体会人情与世态。故事梗概吏部尚书王大人革职返乡前,把少公子王景隆留在京城完成未完的学业,顺便督促管家王定把多年前借出去的几万两银子收回来。爹娘起程回南京后,景隆第二天在宜春院里看中了颇有几分姿色的苏三。景隆不顾管家王定的再三劝阻,执意与苏三小姐私定终身,并定做一块刻有“玉堂春”的金牌送给苏三。见景隆身系官家大少爷,且身带万贯银两,宜春院的鸨妈妈干脆把景隆连同他的行李都接到宜春院。为了苏三,景隆出手大方,结果没多长时间,王定收回来的三万两银子被花销一空。没有了银子,鸨妈妈就开始设法赶景隆走人。幸亏苏三百般阻拦,但景隆还是受尽鸨妈妈的欺凌。见赶不走景隆,鸨妈妈又心生一计。后来,可怜孤苦伶仃的景隆由一个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的少年公子,沦落为一个栖身于关公庙的更夫。•在景隆落魄关王庙的日子里,是酒楼卖瓜子的小金哥帮景隆得以再次见到日夜思念的苏三。在苏三的帮助下,景隆返回南京发奋读书。(本文节选)•王景隆从举人到进士,直取金榜二甲第八名,留在刑部听命,不日将择官上任。景隆离开宜春院后,苏三被鸨妈妈卖给了山西一个叫沈洪的富商。沈洪被妻子皮氏和奸夫合谋害死后,苏三成了替罪羊,被打入死牢。一个偶然的机会,苏三的案子被山西报给刑部后落在景隆的手里。在景隆的直接过问下,苏三很快得到昭雪。然后,景隆把苏三带回南京喜结连理。故事梗概检查预习•1冯梦龙,____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与兄和弟并称“吴下三冯”。•2“三言”是————、————、—————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其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宋元旧本或明代话本,少数是冯梦龙的拟作。•3“二拍”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合称,是______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自主学习1•1浏览课文,概括情节,补充以下内容。•一、金哥牵线,玉姐在家自情伤。•二、,。•三、誓偕白首,玉姐赠财送公子。•四、,。城隍相会玉姐巧计助情郎痛斥身世玉姐施计立文书自主学习2•玉堂春是个怎样的人?被迫沦落风尘的聪慧女子;用情专一,遇事机智沉着,勇敢泼辣,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心理描写的技法•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梦境幻觉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通过“意识流”的摹写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合作探究•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好在哪里?请举例说明。明确:①金哥去见玉姐。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达到细腻传神的程度。②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把老鸨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③在老鸨呼唤玉姐出来见王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老鸨在这里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神。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心理描写的作用•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自主学习3•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1作者以赞美的笔调,叙述三官和玉姐忠贞不渝的爱情,肯定了超越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的真挚爱情,突显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底层女性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不公平命运的觉醒和反抗。2金哥仗义牵线,众人的助说,表现出新兴的市民文化和人情美。3小说通过鸨母与亡八逼良为娼,见利忘义,卑鄙无情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黑暗势力的丑陋与罪恶。高考链接•就小说“大团圆“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1从“当时社会环境”方面考虑,反映美好愿望。2从中华文化的审美心理(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方面考虑,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3从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留下广阔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从小说主题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