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统计及政策研究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XX省要想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文从XX省开展放管服改革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出发,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应用数据分析对20XX年XX省11个市行政许可、简政放权的成效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优化XX省营商环境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营商环境统计政策1放管服改革及营商环境的科学内涵所谓放管服,“放”即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即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即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所谓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在开设、生产经营、贸易活动、纳税、破产注销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规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地区企业经商环境优劣的综合评价。营商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效率,也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效,并最终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就业、民生改善等状况。2放管服对营商环境影响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自放管服改革开展以来,XX省围绕商事主体登记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信用监管体系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2.1优化营商环境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本省选人用人的政策环境与京津等地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导致本地的人才留不住,外边的人才难进来,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少,领军人才缺乏,特别是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型、效益型科技人才短缺。截至20XX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191.5万人,两院院士(包括中直第1页共5页单位)仅有15人,国家“千人计划”仅有31人。与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相比,本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在数量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低。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例,京津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142家,本省38家,仅占26.7%,比全国排名第一位的XX省相差124家,与XX省相差一半。第二,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20XX年本省社会融资规模4764亿元,其中债券融资517亿元,股票融资205亿元,占比仅为10.8%和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本省A股上市公司52家,仅占全国上市公司总量的1.76%,居全国第15位;上市公司总市值7869.6亿元,仅占全国的1.65%,居全国第14位。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第三,开发区功能建设滞后,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聚集新兴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率先改革开放的作用。发展规模偏小,是本省开发区建设的现状。本省开发区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0%左右,而江苏、山东、浙江都达到50%以上,有的地方最高达到70%以上。功能定位不清晰,是本省开发区建设的先天不足。大多数开发区缺乏清晰明确的产业定位,有的工业园区传统产业项目占据了主流,基本没有发挥出聚集新兴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率先改革开放的作用。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往往把开发区等同一般县(市、区)来对待,没有很好地突出“体制创新先行、科技进步先导、高端产业聚集”的发展理念,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激励机制还没有有效形成。2.2评价指标选取。本着全面性、综合性、数字化、易收集、精简性等原则,并在借鉴上相关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测度指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XX省放管服改革应有之义,本课题构建了一个包含工商企业、税务登记、不动产登记、卫生事业、公共交通等六类,包含部门审批和相关企业服务的承诺时间、实际时间、办理成本和申请材料件数等12个具体指标体第2页共5页系,来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