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有研究报道到2020年,全球精神疾病患者将达到总人口的1.4%!有预测精神疾病将是二十一世纪影响人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手术病人会越来越小和越来越大,小的可以是刚出生的,大的可以是超过100岁以上的。另一方面,手术病人的合并症会越来越多。我们除了要非常认真的关注病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几大系统的疾病之外,病人的精神状态也逐步成为影响麻醉安全的重要因素。这里我提出这两个病例,旨在抛砖引玉,让大家进行讨论,为此类病人的麻醉提供经验。病例摘要:病例一:患者,男性,38岁。主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半月余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咳血,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当地CT结果提示:右肺下叶阴影。入院时诊断为:右肺下叶肿物,不除外周围型肺癌。患者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8年(为抑郁型),平时不爱言语。目前口服“思维通”,病情控制良好。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及化验检查无异常。肺功能检查提示:通气储备功能正常,弥散功能轻度下降。拟施手术为:右侧开胸探查,右肺下叶切除术。病例二:患者,男,27岁。主因车祸致右肩肿胀、疼痛8天入院。患者于乘车时不慎翻身受伤,伤及右肩部,右肩关节受限。受伤时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等症状。X片示:右肩胛骨骨折。初步诊断为: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锁骨骨折。患者既往有“抑郁症“10年。长期口服碳酸锂,效果好。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术前检查无特殊。拟行手术:右肩胛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讨论:一、此两例手术的麻醉处理意见和围术期应注意的问题。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特点及常用治疗药物对麻醉的影响。此病例一患者较胖,可能与服用的药物有关。另外肿瘤的发生可能也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术前访视病人时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患者在进手术间及麻醉诱导时非常配合。选用静吸复合平衡麻醉,吸入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及爱可松维持。术中双腔管隔离良好,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后送恢复室,耐管好,能配合。待患者意识肌力恢复后,拔管,安返病房。术后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佳。术后访视病人无特殊,一周后出院。我认为围术期考虑至少应考虑如下两个问题:一、抗精神病药物对麻醉药物的影响;二、围术期患者精神病症状突然发作。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起效时间较慢,一般需要2周以上,故围术期是否停药不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抗精神病药物多与单胺氧化酶系统相关,故一方面,患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另一方面,患者可能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会有较大的差异。从我们这两病例看,患者对麻醉药的耐药性似乎要差点。如果没有好的条件,围术期给药一定要从小剂量起。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术毕良好镇痛可能是预妨围术期患者精神病发作的重要因素。我在进入麻醉科前,在精神安宁科工作过2个多月。谈一点关于精神病人的麻醉注意事项:1、精神病人有一部分是家属无法照顾,放置在相对封闭的精神病院里管理。那里的饮食相当的不如人意,因此术前应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我就遇见过不少低蛋白血症,浮肿的病例,按营养不良的麻醉处理。2、长期服用精神药品,术前应了解重要脏器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情况,部分病人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率失常及血小板低下的问题。3、请精神科专业医生会诊,对术前病人的精神状况进行准确评估以明确精神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一般需常规用至术前。如与麻醉镇静药品可能有协同/递加作用的,麻醉术前用药及术中诱导应考虑减少/不用类似药品。如:术前氯丙嗪应用量很大者,建议术前不再常规肌注鲁米那钠,诱导时对安定类药物也应减量。长时间手术者,麻醉中是否要静脉追加氯丙嗪应听取专科医生建议。4、大部分的精神病人没有那么可怕,特别是一部分知识层次较高的病人,对医生都比较尊重,对医学常识的理解能力也很强,术前能作详细的术前访视,和病人作力所能及的沟通,对麻醉会有很好的帮助。最麻烦的是躁狂发作期自伤的病人,记注:此类病人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有多人强制,麻醉应尽快让其入睡(注意:常规的安定/咪唑安定量对此类病人,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