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课题(微技能)研究报告单(一)课题(问题)的提出:主要论述本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所谓背景即在实践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怎样碰到这一问题的;所谓意义即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能推进什么工作、能提高什么效率等方面。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主线,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探索,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技能的形成与熟练,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有练习的存在。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我们开展了很多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的探索我们的教法,课堂教学的改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但是从平时常态课的听课情况来观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得到了转变,教法上是灵活多变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了,可就是课堂的教学实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数学科组所面对的一大教学疑惑。经过了多次的备课组的集中研究,都一致认为,我们在课堂上的练习设计还没有下到功夫。我们只是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技能形成的研究。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为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成为众多教师困惑的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要把课堂的练习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补充,通过设计出有效的练习,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创新,使他们能够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真正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2(三)研究现状:可查阅或上网查找与本小课题有关的资料文章,好的经验和论述整理阐述于本部分内,如能有效解决本小课题(问题)的可行性操作可照办。有实效的课堂练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练习设计要突出重点。课堂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重点一定要突出,要围绕重点展开练习。如何才能突出重点呢?我们小学数学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强,每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练习中,我们就要突出一个“新”字。其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奇、好玩,因此应尽量避免呆板的、形式性的练习模式,设计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其三,有效的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变化练习、拓展练习。练习的难度不应保持在一条线上,而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在练习题中,作为老师应有的意识设计一些条件无用的、不同角度来理解题意的练习,从而创设“多解”或“方法多样”的习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逐步把学生的思念引向更深的层次。有效课堂练习应该这样设计:(一)练习设计理念要和课标的精神相结合。1、练习设计的题型要体现基础性。2、练习题型要体现层次性。3、练习设计要体现开放性。4、习设计要体现实践性。5、练习设计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二)练习设计要体现人文性。(三)练习设计要和教材相结合。3(四)本课题(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方案、具体措施:所谓基本思路即提出问题—设定目标—具体措施—成果整理;内容即本小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哪几个方面;方案即哪一个时间段做那些事情,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阶段目标。基本思路:如何设计课堂练习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设计课堂练习的方法,总结出一系列的设计课堂练习的方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我们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内容:如何设计课堂练习才有效,我从两个问题入手:(1)总结教师在练习设计中遇到的问题;(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案:3月15日—4月10日:调查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中遇到的疑惑,以及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练习的反馈情况;4月11日—5月21日:总结教师在练习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5月22日—6月21日:对这些对策及建议,进行实际检验。6月22日—7月2日:总结阶段,把一些有效的方法,且初中学生能够把握和运用的方法和相关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4(五)小课题案例:撰写本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具体操作、经验教训和成果等。在调查中采用问卷开卷的形式,调查的对象有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