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体现发展和创新,落实“四基”——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研讨会中江县大西街小学雷小华与课标(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呈现基本理念的变化、数学观的变化等九大变化,在九大变化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双基”变“四基”,“双基”是学生数学基础好、成绩优的重要标志,是看得见、可测量、易操作的。但是,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只有在他先天基础上,发掘其潜能,教给他方法、情感。因而,小学数学要发展,就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显而易见,这里所说的“四基”,应该就是每个孩子完成六年学业、走出小学校门应该获得的“保底性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讲,落实“四基”,是凸显小学数学课程普惠意义的必由之路。一、发扬“双基”的优良传统(一)“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特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1、对于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比如今天邓老师上的《三角形的面积》由三角形的面积不会算,怎么办——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与拼成的图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形成过程充分了解了知识从哪里来,然后才运用公式解决后面的习题,知道这些知识运用到哪里去。2、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采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实现深层的“意义建构”,而非表面的“形式模仿”。比如这样一道选择题:要比较上海、杭州、南京、厦门四个城市2010年旅游业产值,选用()统计图最合适。A.条形B.折线C.扇形D.三种都可以此题出错率很高。有学生这样说,他知道看到‘数量多少’,就选条形统计图;看到‘增减变化’,就选折线统计图;看到‘占总数1的’,就选扇形统计图。这道题中,三个关键词都无法找到,所以,就选不出正确答案了。在当前的知识教学中,热衷于让学生抓“关键字词”、抓“模式套路”、抓“捷径窍门”,久而久之,“形式化”便掩盖了“本质性”。于是,当数学本质稳定不变、题目形式发生变化时,学生便会迷失方向。这道题中,潜在意思就是“比较数量多少”。虽然三种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多少,但折线统计图重在展现同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将四个城市的产值数据用线连接毫无意义,而扇形统计图则重在表达部分与总体间的相对关系,所以,要说“最合适”的,无疑是条形统计图。(二)基本技能也要在“理解和掌握”中形成。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这就是说,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也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于数学操作程序和步骤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懂得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采用这些程序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实施这些程序和步骤,每一步骤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数学知识作为这些理由的支撑,其逻辑依据是怎样的。对于计算,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对于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比如画圆。2、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量的训练和重复,但这种训练要适度不僵化。这个曾昊老师已经谈得相当透彻了,在此无需多谈。总之,教师组织技能训练时,不要过分地“以速度论英雄”“以结果定好坏”,而应在关注正误的同时,认真审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真实呈现的习惯与格式,及时引领强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终生发展而言,都不可或缺。二、深化数学“基本思想”的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