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语言的生命力高自双摘要:《诗经》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它是精品经典,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文学水平。它有着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语言风格典雅工致,清新质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它用语规范,它的传播,促进了我国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统一和发展。它创作和产生的时间跨度大,地域广阔,并且是群众与艺术家成功结合的产物。其二,《诗经》的语言,用词丰富,表达准确,且富于音乐美。就以词汇来说,《诗经》中使用的动词、形容词数量就非常多。据统计,《诗经》作品中仅用于表示手的不同动作的动词就有采、掇、捋、按、握、拾、拨、携、捣、提等50多个。这此表现不同动作的动词,就是今天,仍然广泛地、普遍地被使用着。《诗经》还善于使用各种重言叠字词、双声叠韵词,来增强形象感和表现力。叠声词的使用简直太多了,仅今天仍然广泛使用的就有:渐渐、煌煌、习习、绵绵、涣涣、滔滔、凿凿、皓皓、粼粼、凄凄、苍苍、悠悠、洋洋、楚楚、迟迟、翩翩、依依、浓浓、泛泛、皎皎、赫赫、殷殷、浩浩、明明、眷眷、济济、泱泱、处处、谆谆等等。《诗经》语言最显著的特色是重复回沓,一唱三叹,讲究余韵。这一语言特色正是音乐曲调重复回沓所需要的文字表达形式。它们大多分为3章,但只有一个主题旋律,即同一主题旋律要重复三次,这样来加强咏唱的效果。同一主题旋律每次重复出现而又都有文字词语美妙的变化,这样就避免了刻板单调,在加强感人力量的同时显得内容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我们来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媚。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自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从《蒹葭》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这种重复回沓的语言形式,简洁而不失生动,单纯而又见敦厚,给人以质朴的美感。有的3章文字几近一样,只有少许文字的变化,如《芣苢》,通篇3章,每章只变化那么两个字,以单调、重复、急急忙忙的、赶快的或快快的采“芣苢”(即车前子,一种象征“胚胎”生命孕育、多子的植物)的咏唱,表达了采“芣苢”的女子极其强烈的结子欲望和未能生子的恐惧。这首诗看似文字简单,而意义并不简单。可见愈是简单的文字,力量愈大,倘若使用了复杂的文字,反倒削弱了诗意的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