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站在哪里看世界”作文“站在哪里看世界”导写导写•五、写作(五、写作(6060))•1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要求:(1)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定。(2)不得少于800字。(3)不得虚构或抄袭。•一、审题立意•审清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在行文中适当运用材料。•一、审题一、审题•材料构成:叙述尼采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告诉我们世界可以分为山顶、山腰、山脚;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故本题材料其实是回答:站在哪里看世界。•在处理材料的时候,我们需要化实为虚,将山顶、山腰、山脚过渡转换成人生的巅峰、事业的巅峰、人格修养的高峰等。材料一定要用,而且要作从实到虚的转换,而且要解释清楚材料的内涵。•二、立意二、立意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登上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获得充分的自信,感受人生的成就;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2、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有谦卑的态度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3、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在山腰看世界,既可以是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过淡泊宁静的生活;也可以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以最包容的心态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是始终怀着希望与理想,披荆斩棘,不断进取,接受过程的考验与磨练……•4、分别站在山顶、山脚、山腰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二、角度立意。(1)、“半高处看世界”的正、反立意:{1}不好高骛远,也不碌碌无为。{2}追求适中就是好。{3}不要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价值。{4}不卑不亢,知足常乐。{5}生活享受宜追求“半”。{6}学会用平常心看待生活,做“中间人”也快乐。{7}处于“知足”与“不知足”位置最稳。{8}做事就应这样留有余地,可进可退。{9}没有“半高”便没有“山顶”,“半”字受用无边。{10}对人的不慎失误应以“半”宽待。{11}养生之道有讲究,餐餐“半”饱益健康。{12}“安于现状”误前程。{13}“中庸之道”亦有弊。(2)、“山顶看世界”的正、反立意:{1}站得高才望得远,上进冒尖就是好。{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3}要有“勇攀高峰、超越他人”的雄心壮志。{4}学习工作上要高要求,从高处比。{5}高处不胜寒,定位过高会吃亏。{6}好高骛远害处多。(3)、“山脚看世界”的正、反立意:{1}身处底层见识真,深入下层很重要。{2}打工做下层人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3}生活要从低处看、低处比。{4}仰视高山、敬慕英雄、学习先进吧!{5}不上进,没前途。{6}低要求,难成事。{7}底层视野不宽,调查不全。•二、分析论证•充分分析说理,注意核心段的层次(分论点、阐述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避免说理空洞•11、开头:评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开头:评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这种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我们一般选这种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我们一般选择在第一段或第二段进行评述阐释。择在第一段或第二段进行评述阐释。站在山脚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