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0.21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0月21日)校长教授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学校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学改革工作专题会议,参会的人员有各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各系主任、各教务办负责人,以及学校教务处、评估办、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可以说,这次会议是我们深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1952年卡尔o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用其解释一切教育和教学,将其应用到本科教育层面,带来了本科教育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系列变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同。今天,我们召开学校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教学改革工作专题会议,其核心观点就怎么样通过系列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根本目标。怎们实现。我和大家交流以下看法:一、教师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学校到底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教师为本。这本来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在学校调研的过程中,在与部分教师的谈话中,有一种感受,那就是:不少人认为应该以教师为本。但是,我认为,学校应该以学生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这不是一句口号,它应该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要的就是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变革,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一次转变。我们要来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入学习,重新认识教育,认识教育思想、观念、方法,逐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方法。我们应当认识第1页共26页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而接受学习服务并凝结在自己身上,进而实现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社会的需要。其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特别关注课程改革。课程是核心,培训是关键。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我们的课程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目的建立合适的课程结构,再不能走以教师的需求而设置课程的老路了。在这我要明确说,这不符合办学的规律,将来还这么干,将是天大的笑话。部分课程重复设置,该砍的难道真的砍不下来。如果继续不敢动,怎么改革。只会越改革包袱越多。我们的课程结构变革应主动适应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高度重视教师自身学习和培训。我不止一次讲过:有教师一节课下来,就用一张ppt,ppt上就只有章的标题,连节都没有,更没有其他文字。这种现象彻底杜绝了没有。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提的非常响亮,我们的教师是否具备引领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素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其中有一条就是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我曾经说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学生的需求,面对家长的期盼,我们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否走到了前列。二、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陈赓大将在创办“哈军工”时打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他说:“办大学就像办一个食堂,学生是来吃饭的,老师是炒菜的,我们这些人(领导者、管理者)都是端盘子的。”这就是在“以生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中学生、教师、管理部门三者关系的直观简洁的描述。那么,在当前,管理部门或者说管理者怎么样“以学生为中心”呢。这个需要大家多学习、深思考、第2页共26页勤实践。首先,要改变我们既有的管理思维。既然我们是“端盘子”的,就应该努力做好跑腿、服务的工作,而不是站在一边做官老爷,颐指气使。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培养,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高校的学生教育活动乃至高校本身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