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主讲:黄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吴晓珍一、知识点概述我们学习了“不可轻视的标点符号”。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介绍一件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有一天,退休在家的刘大伯收到了儿子从上海回到武汉的短信:“船已行二日即到”。他左看右看,怎么也弄不明白儿子短信的意思,于是拿去问邻居。三位邻居看了这条短信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三种看法都言之有理可又各不相同。甲的理解是:船已行二日,马上到武汉;乙的理解是:船已行,二号那天就到武汉;丙的理解是:船已行,两天后就到武汉。看!同样一则短信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原因全在于中间缺少了必要的停顿和标点符号。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这次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离不开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常见的有四种形式,从提示语的使用中可以充分表现出来。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决定了对话的四种形式。第一,提示语在前。例如: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就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吧。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大钞票罢了。”——《金钱的魔力》第二,提示语在后。例如:“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幸福是什么》第三,提示语在中间。例如:“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金色的鱼钩》第四,在不言而喻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提示语,只是连续写对话的内容。例如: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军魂》以上对话描写,大多省去了提示语,因为我们一读人物的语言,就知道是谁说的话。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四种不同形式的对话,提示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标点符号也有相应的变化。提示语在前时,用冒号表示;提示语在后时,直接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的,使用的是逗号。没有出现提示语,直接把对话的内容用引号表示出来就行了。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环境说不同的话。仔细观察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姿态等,并通过提示语准确、形象地反映出来。作文时,灵活地运用提示语,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章语句更加连贯,更加流畅。我们再来读一段作文:李文华悄悄地走到何志勇的背后,突然大声问:“干什么去?”何志勇吓了一跳,回过头来一看,见是自己的好朋友,就美美地说:“看电影去。”“什么电影?”李文华眼馋了,忙拉着何志勇的手问。“《蜘蛛侠3》,可有趣呢!”何志勇歪着脑袋,眨眨眼睛,有意把声音放低说。“带我一起去吧。”李文华一下搂住何志勇的脖子,摇晃着央求说,“我也去看这个电影。”“行啊!”何志勇伸手在李文华的鼻子上按了一下说,“算你来得巧,我这里正多着一张票呢。”“真的?太好啦!”李文华一听,推开何志勇,张开双臂跳了起来。上面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两个小学生为看电影的事而进行的一段对话,可我们读着读着,眼前就会出现两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和他们嬉戏的动人场面。甚至可以清楚的知道他俩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言为心声”,引例不仅仅是十分具体而又切合实际地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对话),更主要的是作者把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心情等都在提示语中作了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描写,而且这些提示语位置也在不断地变换。因而使所写的人物显得非常逼真形象,情态尽现,极为生动感人,使得人们一旦阅读,注意力便被吸引过去,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