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赚钱,将自己的孩子委托给年迈的双亲或其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上新台阶。一、“留守”学生存在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留守”学生大部分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监护人大多年迈体弱,精力不足,文化层次偏低,孩子很难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留守学生的校内外学习缺少家长监督,缺少学习动力;他们自控能力弱,放学回家几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2、大多数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心理承受力差。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学生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由于亲情的缺乏,留守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交流。3、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家里过分溺爱,染上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恶习。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家长,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零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4、留守学生安全状况不容忽视。家长让其独自留在家中,有着很大安全隐患,他们年龄不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而且有时受到侵害,没有倾诉的亲人,往往不易被发现。二、如何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1、认真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应该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认真摸底调查,掌握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法。2、加强教育,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当这些孩子得不到家庭的亲情与温暖时,学生会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关爱,从而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因此要求老师要多多与他们面对面地沟通,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句赞扬和问候。3、积极开展活动,从正面引导教育他们每学期学校要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积极帮助他们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嗜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消除他们的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地生活、安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