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小结(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自制定研究方案至今已有一定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按照方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有收获,更有困惑,现简要小结如下:一、周密准备,定课题,出方案本学期开学初,我们课题组成员就积极酝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这一课题。用一个月的时间起草申报表和开题报告,负责召集第一次组员会议,成员整理个人资料,初步明确各自职责。二、课题立项审批通过2012年初,随着阜阳四中“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推行,鉴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学生的质疑点评浮于表面;导学案编写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性;历史基础知识难以落实,历史知识体系建构不系统等问题,从而失去了历史学科特色,历史组决定在“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下构建历史学科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于是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撰写课题申请报告、研究方案等材料,积极为申请课题立项作准备。在递交申请报告书后,本课题于2012年12月通过阜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立项,立项号为FJK12067。三、依据课题进行调查分析课题组为了更好的完成课题,对导学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工作。张强、时雅婷老师分别对初高中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张云霞老师进行了教师的问卷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历史导学案使用情况,教师运用导学案教学的感受及效果等等。基本摸清了师生使用导学案的基本情况,并撰写了调查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提供条件。四、组织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首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历史课程标准》等理论书籍。其次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培训。研究初期,课题组邀请王金莲、李鹤森主任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次数达三次以上。从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的方法、如何规范课题研究等方面给课题组教师做了培训,课题组每个成员都写成学习心得体会,给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五、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1、历史组老师课较多,平时每周活动一次,投入的时间不够。2、对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收集不及时,意识较弱。虽说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收获,但由于刚开始研究,许多研究工作都做的不到位。课题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争取在下个阶段中做的更好,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