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说课稿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刘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对信息安全各方面作一个总体介绍,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最大可能的保障信息安全。并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计算机犯罪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预防计算机犯罪。本节包含有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安全问题(2)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4)计算机犯罪及预防(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全面介绍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最大可能的保障信息安全。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防治方法。3、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预防计算机犯罪。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2、通过网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新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主动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预防计算机犯罪意识。本着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重点:1、掌握“维护信息安全”的定义及维护措施;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及防治方法;3、对计算机犯罪行为的理解,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四)、教学难点: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讨与学习信息安全问题的兴趣;2、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定义;(五)、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还对网络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淡薄。2、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技能的差异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他们的个体差异,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六)、课时1课时(45分钟)二、说教法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取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策略。三、说学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自主探究法可利用INTERNET网自主探索学习(2)合作探讨法小组同学面对面讨论;全班同学利用论坛探讨问题。四、说教学手段(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能上INTERNET,带音响设备)(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3)学生学习情况测评系统五、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的本节课教案2.本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六、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播放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与大家手机相关的视频。这个视频叫“窃听软件随便下载,个人信息安全受威胁”。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播放视频。播放完毕教师提示: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第1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的维护措施”。学生认真看认真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设计利用与学生手机有关的信息安全视频引入本节课(二)、分析5个案例,合作完成P131页表格内容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分发P131页表格文件,以4位同学(同桌和对面桌)为一小组,讨论以下案例并完成填写表格内容案例分析:案例1:美国NASDAQ(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事故案例2:美国纽约银行EFT损失案例3:江苏扬州金融盗窃案案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