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直线运动课堂教学设计甘溪初级中学朱立春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的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而然的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同时,还指出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我们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运动近似的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粗略研究其运动情况时,也可把它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使学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理想模型方法。二、学情分析:本节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用平均速度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容易出错,容易将平均速度错当成速度的平均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能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2)培养学生养成尊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难点: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五、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在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启发式诱导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展示盛有水的玻璃管,让学生观察玻璃管内气泡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玻璃管内的气泡运动有什么特点?根据回答的结果直接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直线运动。学生观看学生回答激发学习求知的欲望。二、匀速直线运动该气泡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沿直线运动的,那它的速度是匀速还是变速的呢?(若学生出现争论就更好,提出下一个问题:怎样证明它是变速还是匀速?引出下面的实验)1、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探究实验“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1)指导学生如何用电子秒表测出气泡通过学生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2)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把数据填入书P113表格中。(3)分析表格并分组讨论。(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t图。请学生对所画的图像进行分析。(5)归纳:气泡运动的的规律,总结运动规律。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v=说明: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速度大小与路程多少和时间长短无关。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近似是匀速直线运动?认真观察实验,把运动的时间和路程计入表格中。在坐标中画出气泡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变速直线运动1、观察书上P114图5-30苹果下落的运动情况。总结:引入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1、平均速度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公式:V平均=S总/t总2、平均速度是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有何不同?速度的平均值:v=(v1+v2+v3+....+vn)/n练一练:小强从家里到学校,先以1m/s行走了500m,在以2m/s跑完剩余的500m,求小强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3、“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1)乌龟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呢?(2)哪个速度更快一些?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完成练一练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四、简单计算例一见教材p114讨论:(1)火车完全完全通过隧道和火车在隧道内运行的区别。练一练:一辆长为10m的大货车匀速驶过一座410m铁架桥.测得该车完全通过铁架桥学生讨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时间为21s。求:大货车的速度及大货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速度请学生完成学案或上黑板板演,然后请全班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学生完成练一练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1、P116WWW1、4七、板书设计: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V=S/t2、变速直线运动定义: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定义。V平均=S总/t总八、课后巩固: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用的时间t越小C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