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耐心———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案例在我任教的一年级一班里,有一个好动调皮的学生,他叫杨文,课堂上自己不认真学习,还揪前面女同学的头发,用脚踢别人的书包,朝着同学做鬼脸,把同学的文具藏起来,趁老师板书时跑下座位……真是花样百出。任课老师经常向我反映他的不是。下课后,总有人来告诉我杨文打人了、杨文又骂人了……所以一听到他的名字我就头疼,也不得不批评他。我利用课余找他谈话,而他总是这里答应改,转头又管不住自己。二案例分析那么苦口婆心地教育杨文却没有什么起色。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每天除了批评就是批评,这样的教育适合他吗?于是我针对他展开了工作。我了解到:杨文的爸爸妈妈工作忙,把孩子从小就托付给了奶奶,加上杨文又是家里的独苗,三代单传,在家想干什么干什么,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思量再三,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1、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深入了解弄清了杨文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我认为他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了厌恶心理。我采取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聊天,交朋友,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面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2、用表扬重拾信心一天早读时,我看到杨文拿着书装模作样的读课文,就表扬他:“杨文今天真有进步,读的多认真啊!”听到这话,他真的开始读书了。“对,就得这样帮他”。我在心底暗自对自己说。还有一次,班里大扫除,他非常积极,抢着拿扫帚扫地,并且帮助同学洗拖布。开班会时,我特意在班里表扬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打1那以后,杨文往地上扔的垃圾少了,有时还看见他自觉地捡地上的垃圾。后来,我又让他做了课间安全员,他非常开心,看到老师如此器重自己,他努力控制自己不打骂同学。我告诉同学们,杨文犯错误时大家给他讲道理,帮助他,不要嫌弃他。此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表扬他,没有机会,我就会创造机会。杨文的学习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正应了那句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3、用批评启发自觉。老师批评,他反感,我尝试让他自我批评。起初,每一节课后,我都会找到他,问他,你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于是他开始报喜不报忧,对好的一面我会照样表扬,但我还要引导他说出自己所犯的错误,说实话,每次下课都向老师汇报,他自己也觉得麻烦。于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玩,上课时他会刻意控制自己,有时忘了,但老师一个眼神,他就会意识到,接着认真听讲。这项工作其实是对师生耐心的考验,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三、反思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爱心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耐心教育,形成习惯。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有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让学生从根本上去改正错误。其实很多的教育方法大家都会,但教育却屡屡失败,原因就是缺乏耐心。有句成语叫“功亏一篑”就是这个道理。近二十年的教学工作,可谓是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但需尽心尽职。我以为:只要每个教师能够以爱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