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教学设计授课人:贾永元授课班级:初一、10班授课时间:10月13日授课地点:录播教室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学习重点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课堂学习一、激情导入,预习反馈查一查1.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弧形()撩起()锥形()偌大()攀附()蜷曲()倏忽()屋檐()2.交流作家作品情况。二、朗读感知,明确节奏读一读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2.录音范读,明确朗读的节奏,体会情调。3.学生集体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三、梳理思路,问题探究议一议1.依据问题理清思路问题: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提问3.准备问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2)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3)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四、圈点勾画,品味赏析品一品依据下面问题,品味语言。A.“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B.“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C.“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用?D.“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这句话妙在哪里?五、拓展练习,写作体验写一写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1.再细致观察某一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运用衬托的方法加以描写。2.请你写出几句描写风雨的古诗词。附:板书设计树林全貌垂柳、杨叶、芦苇断绳羊、女孩葡萄蔓、苍蝇侧面烘托风雨鸟巢、鸟儿风狂雨猛废纸、猫、瓦浮萍、鱼儿老头、孩子叠纸船——童真童乐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