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地方渔俗(一)一、活动提出的背景回归乡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赣榆地方渔俗与传统的民风民俗都是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这个非文字的、一代代口头承传的多民族活态文化传统正在自生自灭着。通过对我县地方渔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希望通过综合实践中的学生主体合作活动,来引导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独具地方色彩的文化,关注自己祖辈传下来的优秀传统。让学生大胆地进入社区,和社区中的民居主人交流,倾听民风民俗的故事。二、开展活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1)我校学生大都来自渔村,学生每天都会和渔民们接触,对这些地方渔俗或多或少有些了解。(2)我们学校自己出资建造了海洋文化馆,展厅较完整的呈现出渔民的一些渔具和船上用品,仅是让学生了解海洋文化馆,就已经大概的了解了赣榆地方渔俗(3)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有关材料,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学校或社区的图书馆等。(4)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意识,能理解、参与一些活动,也能通活动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活动中,学生已能初步以个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展开,组合也更加灵活、稳定。也能充分借鉴以往的活动,进行调查、采访,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学会了汇报的基本方式。活动安排活动实施方案和内容:1、设计、实施:班主任、各研究组长、组员2、实施人员:四年级全体师生3、活动时间及安排:4、约2个课时活动目的1、在实践中了解地方渔俗文化以及二十一世纪我县现代化高速发展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关注家乡的建设的热情。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初步的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活动的准备(1)教师活动前了解情况,制定活动方案。(2)教师先期收集部分资料,初步确定活动展开的方面,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3)确定研究的形式、范围以及工具。(4)提供某些必要的资料给学生做借鉴,充实学生的认识。活动实施过程:1、第一阶段确定研究小组以及研究课题内容:赣榆地方渔俗小组内分工落实任务,在活动中的合作等。小组成员课外时间的安排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2、第二阶段交流、研讨小组、班级进行交流活动的过程、方法以及收获、体会、感想等。评比、表彰小组或班级进行不同形式的评比。3、第三阶段:活动小结、汇报对活动提出的建议或改进方法,资料收集汇编。赣榆地方渔俗(二)活动方案的实施1、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实地考察访问等活动、宣传家乡的实践活动等。采取的活动方式有:阅读、上网、资料搜集、统计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2、组织形式: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策划和讨论时,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外出考察活动和开展宣传活动,可自由组合成3~5人的小组,各小组独立行动。假期内也可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个人单元任务,再进行小组汇总。(三)、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强调本次活动的重大意义。2、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事先写好行动计划书;要求学生定期填好《研究过程记载表》,留下活动的完整过程;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摄影机,尽量留下活动的音像资料;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外出活动的指导,但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