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历史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VIP免费

浅谈历史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_第1页
1/2
浅谈历史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_第2页
2/2
浅析历史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历史新教材与旧教材在内容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一个主要亮点就是增加了“活动与探究”,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的体会。一、“活动与探究”的地位作用旧的历史教材虽然也在不同的课节安排了一些必要的活动课,但不是每课都有,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教材,“活动与探究”是每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编排顺序上看,“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内容以后安排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果不去认真学习新教材的新理念、新思路,会把“活动与探究”作为传统的课后练习来处理,这就违背了编委会的初衷,过去教材的课后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安排,可增可减。而现在的“活动与探究”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了,它是教材的延伸,也是对教材的升华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介入到“活动与探究”中来,当然,对那些课外知识丰富而视野广阔的学生.更给他们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因此,“活动与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指导编写的历史教材的最大亮点之一。二、“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形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共有二十二课时,安排了二十二个“活动与探究”,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比一比。例如第3课《收复新疆》安排的分小组讨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把本组的意见谈一谈,看哪个小组总结得好。通过比一比,不仅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重大意义,而且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意识。谈一谈。例如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后安排的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通过谈一谈,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同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只有国家强盛,才不会挨打,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议一议。如第lO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议一议的主题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说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而进一步引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想一想。例如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安排的“想一想”就是: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为减轻教材的难度,设计者列举了“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仗,损失惨重。”通过想一想,不仅总结了该课的内容,还收集了与长征有关的情息,达到培养学生认知与能力的目的。另外“活动与探究”的形式还有小讨论、寻找与判断、阅表分析、阅图分析、读书会、小调查、查资料、提炼信息、故事会、制表、谈观感、动动笔等十几种形式。从以上活动形式不难看出,设计者为教师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诸多的途径。三、“活动与探究”的处理途径1、精心备课,准备充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学科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历史学科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即综合地、灵活地、辨证的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活动与探究”的过程、营造“活动与探究”的氛围。2、树立“学生是一切教育主题”的理念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历史教材的“活动与探究”为学生、也为教师达到这一目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与探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提高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认为“活动与探究”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的有效桥梁。3、因形式而异,区别对待“活动与探究”的形式多样,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内在联系,找出活动与探究的切入点,为什么有的内容安排的是“议一议”,而有些内容安排的是“想一想”,还有些内容安排的是“比一比”。例如,第5课《八固联军侵华战争》的议一议是《辛丑条约》签订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历史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