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普世价值龙跃国兰州新区舟曲中学国内学术界对于普世价值的研究,思想解放,各抒己见,不同观点激烈碰撞;学者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方法阐明了各自对普世价值的看法。这些研究对人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普世价值、正确看待普世价值,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有一些问题值得继续追问和深入思考:第一,在普世价值的研究中,某些学者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普世价值,这是完全必要的,但依此得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反对普世价值的结论却显得不十分妥当。因为,普世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曾说:“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因此就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自由的现实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1所谓自由,就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就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就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也曾指出:“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2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等观念都具有普世性。按照长期以来“主旋律”最权威的诠释,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普遍真理”,那么,它无疑内涵着全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亦即人们现在所说的“普世价值”。现在,我国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地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这岂不是在否定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的价值定位吗?第二,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也不能忽视人类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贫困问题、战争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文明冲突问题;既不能完全肯定西方的普世价值,也不能忽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世界普遍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我们要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而不能对人是马列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第三,单纯从政治领域来分析西方所提倡的普世价值,认为普世价值就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入,会陷入一种“普世价值虚无论”。作为研究人员和学者,我们要理智地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和牵绊,不要一味拘泥在政治领域,而应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方面,从学术层面去研究普世价值,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才是当务之急,也是人类的长远利益。第四,我们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也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与普世价值互有交叉、互补互动。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多样同一的突出特点,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当代中国人需要从大唐帝国吸收、包含外来文化的广阔胸襟中得到启发,大气、宽容地看待西方文明,尽管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的国情不一定适用。第五,在普世价值的研究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属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67页。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时的讲话[J].新华网,2006-06-30.于中国文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普世价值。在中国传统社会,传统儒家文化居于基础的地位,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中庸之道”、“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核心思想,诚实守信、公平正义、以人为本、道德至上、自强不息等基本理念,长期在中国居于重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看,近年来普世价值研究的兴起为发扬儒学起到了推进作用。并且,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能够为促进儒学的普世性提供有效的途径。然而,虽然儒学的普世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现实中却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局限,故仍需深入研究和探索可行的途径。这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也是发扬民族传统、将全球化与民族化结合的主要方向。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3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