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分析2013届现代教育技术03130179张亚芳2013届现代教育技术张亚芳03130179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近些年来,我国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甚至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一、道德缺失的几点表现1、诚信缺失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发展尚不完善,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政绩等。以企业道德缺失为例,“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老酸奶事件”等等一系列企业的道德缺失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国人的心理极限。诚信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露无疑了。2、职业道德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医生收取药品回扣、收受红包、漠视生命、警察知法犯法、与罪犯暗中勾结、随意扩张权利范围、公务员行贿受贿、公款私用、行政不作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可见,职业领域中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确实令人担忧。3、社会责任感缺失所谓社会责任感,不仅指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承担责任,而且是指对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的担负,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现代化的理想能否早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各阶层社会责任感的强弱。而在当代的中国,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商品层出不穷;以权谋私,损人利己为屡见不鲜;吸毒贩毒,赌博盗窃,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滋生蔓延。使整个社会道德秩序混乱,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控制,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现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二、重新构建社会主义美好道德的条件针对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困境,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完善我国的道德建设,使之适应我们面临的经济建设,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环境,使人们在其中生活的更加幸福,和谐为此有以下建议。第一、首先,法律建设是重建美好道德的有力保障。法律是协调社会关系中的有力保障。当今社会大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将它同美好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道德法律引导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其次,健全道德制度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制度保障。道德制度是社会道德的规范化、法规化,即把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道德选择、价值判断标准和道德约束通过道义和法规上的程序进行确定的制度。它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和评价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行为设立了合理的价值标准。只有营造一个良好、公正的社会环境,美好道德的危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克服。最后,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由于多元文化的冲撞与压挤使现代人对道德的信仰充满了矛盾和冲撞。因此从道德文化角度来说,要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符合现代化社会的道德观念;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剔除西方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中的消极因素。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第二、强化内心信念美好道德是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而形成的个体化的理念,强化人们内心信念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内在支撑,它包括“扬善”和“去恶”两大内涵。扬善是从正面人手,弘扬善良的道德信念,按照道德的“绝对命令”行事,坚定人们遵守道德信念的决心;去恶是从约束的角度看,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言行举动,克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冲动,主动放弃单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强化内心信念应当立足于吸收继承传统道德中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良心的理念,从人本身出发,构建反映人性的道德,才能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美好道德。第三、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抓住美好道德危机所带来的重塑美好道德的机遇,确立一个符合历史必然性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从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它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形成正确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