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K种群数量高二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2×1.5=48分)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3.以一对夫妇一生只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培养皿中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个菌落是群落B.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5.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6.“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下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B.t1-t2时间内乙种群里“S”型增长C.该农田中,物种丰富度将逐渐增加D.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7.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植株的汁液为食。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多种瓢虫(蚜虫的天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其中有捕食、寄生,种间互助等B.科研小组需用标志重捕法对某棉田蚜虫的种群数量进行定期调查,用于构建数学模型C.上述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特生态系统的稳定D.通过保护棉蚜天敌的生存环境,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8.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因此,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学燃料燃烧产生CO29.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B.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萨克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10.最能反应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B.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1C.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D.F1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彼此分离1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豌豆种皮的黄色和子叶的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C.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孟德尔在研究杂交实验时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1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