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作文训练”教学应创设多种课型仁怀市大坝中学在“素质作文训练”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素质作文训练”教学的课型有些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板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提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高缓慢,有些学生甚至把每周的作文训练当成是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不但能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而且它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手段。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一些作文课型:一、写作方法指导课在“素质作文训练教程”编排中,每一次作文训练均有“写作指导”。其目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掌握每次作文的写作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如果每次作文都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写作指导”,课堂上就让学生写作文。这样做很明显有些盲目,学生作文效果不好,特别是刚进初中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笔者认为每一学期均要设置2—3堂单独的“写作方法指导课”。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外阅读“教程”中的每一次“写作指导”,怎样去把握“写作指导”中的写作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这类课型要求通过讲、读、议、说等课内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教学做到目标细化,情感优化,内容美化;要求学生充分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朗读、评议、说话去历练学生的思维。如八年级下学期第四次作文训练,训练目标是:在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这次训练我就先设置了“写作方法指导课”,然后再让学生写作,学生作文效果很好。我首先引导学生看“写作指导”,让学生明白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个道理。接着我给学生讲解“怎样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怎样在记叙中抒情”这个写作知识点。随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写作指导”中选取的三段文字。并分小组(四人一组)进行评议:三个选段分别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发表了怎样的议论?抒发了什么感情?最后让学生具体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这次作文训练的写作要点,写好了本次作文。同时还让学生巩固了五种基本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记叙中议论的作用是为了点明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或揭示所叙事物的意义;两种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这些语文知识点。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在课外该怎样去阅读“教程”中的每一次“写作指导”的阅读方法,为今后每次课内作文训练打下了基础。二、写作实践课也就是常规教学中的写作课。这类课教师要在学生写作前给他们创设写作情景或作适当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把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同一话题下确定自己能写的题目。如八年级下学期第五次作文,训练目标是:写叙事记叙文;训练题目是:留在我心灵深处的。学生写作前教师就可创设如下写作情景:同学们!你们从母亲体内出生后至今已度过了人生的十四、五个春秋,相信同学们在这段漫长而短暂的花样年华里一定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往事,这些往事或让你高兴、或让你开心、或让你感动;也许或使你愁苦、或使你伤痛、或使你失落。总之,每个同学们心中一定珍藏着一件难忘的往事,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和信心把这段往事写下来呢?在学生们回答“有”之后教师顺势明确写作题目和写作要求,或给学生作适当提示:可在横线上填写如:律声、话语、伤痛、往事等词语。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定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像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把写作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既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文可作,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发散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与领悟,进而让学生走上写作创新之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三、作文互评课作文互评课就是让学生来交叉评改作文的课型。学生互评作文具有如下的优势:①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③起到以好促差、以差警好的作用;④解放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互评作文前,教师应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4人一组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