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一奖”把学校教育逼上了信息化安徽省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王安柱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2012年11月28日,2013年9月1日正式开学。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信息化建设投资达800多万元,建成了一流的信息化学校。但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一支粉笔一本书,使用方便简单,“班班通”这一宠儿无人问津。为改变这一现状,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们以“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工作为抓手,采取“一查一奖”的做法,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逼上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轨道上。学校工作信息化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注重学校信息化管理,建立校园信息平台、电子办公系统,使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等文本能实施电子化操作。学校日常工作信息、图片新闻、信息公开、党务公开、家校互动、问卷调查、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网络评课都在校园网进行。学校文件的传送,日常文件的下达、总结计划的递交全部通过校园网完成。使学校信息工作做到常态化、规范化,信息管理做到有效有序。信息管理系统化由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建立了校园网,学校形成了校本资源库。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学校给老师提供一个数字平台,老师自行注册,收集、上传、管理本学科的资源,其他老师按分级管理方式进行共享。目前学校课件、教案资源库正逐步充实完善。数字照片管理系统的建立,免去了丢失、查找困难的不便。凡属学校重大活动、日常活动的照片均按时间、活动类别上传到校园网,涵盖了教学管理、学校日常工作、教师日常教学、学生德育活动、社区互动等方面。学校各教研组、班级建立了自己的QQ群,部分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对学校各类基本数据,建立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管理系统,基本数据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科研、体卫、设备、房产、办公等。学校采用成绩管理、教学质量分析等软件平台或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教师培训全员化为实现我校信息化办学发展目标,我们对教师实行全员培训,组织教师们网上专题内容的学习与讨论,并提供教师在校园网上发表自己观点的场所。如教师网上论坛,通过校园网,学校适当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开展网上教研组活动,通过教研组网站,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为激发教师的应用热情,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未正式开学前,我校在暑假期间就邀请供应商到我校进行全员技术培训,以后每两个月左右再到学校进行培训,一学期共进行了3次。针对教师使用中出现的疑惑,有目的性地讲解;为更好了解其它白板软件的优点,做到融会贯通,我们特申请安装了10套smart软件、4套畅言系统软件,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宽了思路。令人感动的是在2013年农历腊月二十七进行的smart培训,我校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全部到学校计算机教室1参加了培训。自此,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达到极致,迫不及待地投入应用“班班通”的过程中。信息应用日查化学校将“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材料、维护维修记录、培训记录、使用记录、教研记录及相关照片等资料整理归档,建立专柜,统一管理。对“班班通”的使用日日查,期期评,对管理和应用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在对学校每一位教师“班班通”使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又对“班班通”使用的难度系数赋予分值,能在互联网中凸显交互式应用的教师得2分;能使用ppt课件的教师得1.5分;能使用实物投影的教师得1分;能正常开机呈现画面的教师得0.5分。领导班子分工检查,值班领导每天检查打分,每周公布总得分,一学年得分在前六名者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周的业务学习,我校都把教师的精彩运用予以展示,鼓励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对于运用班班通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解除教师的困惑。学校适时举办课件制作比赛、举行同年级组同上一节课教学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真正把所学技术、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培训应用仅九个月的时间,我校两位教师便在淮南市首届交互式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培训应用效果显著。这样,极大地促进教师广泛应用“班班通”,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Powerb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