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通信技术王然然刘盼盼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简介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射频识别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应用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一、RFID电子标签。RFID电子标签能够储存有关物体的数据信息。在自动识别管理系统中,每个RFID标签中保存着一个物体的属性、状态、编号等信息。标签通常安装在物体表面。二、读写器。用于识读及写入标签数据,其主要功能是:查阅RFID电子标签中当前储存的数据信息;向空白RFID电子标签中写入欲存储的数据信息;修改RFID电子标签中的数据信息;与后台管理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三、发送接收信号的天线。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四、通信网络系统。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其他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处理读写器传送过来的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其他信息系统根据需要向读写器发送指令对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射频识别系统能支持多种不同的频率,但应用得最广泛的主要有四种:低频频段(大约在125kHz)、咼频频段(大约在、超咼频频段(大约860〜960MHz)、微波频段或。在不同的国家各个频段具体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当装有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读写器时读写器受控发出查询信号,RFID电子标签收到此查询信号后,将此信号与标签中的数据信息结合后反射回读写器。反射回的合成信号,已携带有FID电子标签数据信息。读写器接收到RFID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合成信号后,经读写器内部微处理器处理后即可将ID电子标签储存的信息读取出来。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以RFID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InductiveCoupling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磁卡、IC卡识别技术已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和传统的磁卡、IC卡相比,射频卡最大的优点在于非接触,因此完成自动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适合实现系统的自动化。除此之外,射频卡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能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数据存储容量大。RFID为各行业实时、动态、可视化管理提供有效手段。RFID电子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RFID比传统的识别技术的高明之处在于,RFID芯片内部的数据是可以更改的,这意味着不同流程的操作人员可以对RFID添加记录,从而得到更加完整的信息。同时,RFID芯片可以做得非常小巧,使其与物体集成时更加方便。射频卡不怕油腻、灰尘等恶劣环境,短距离的射频卡还可替代条形码,用在工厂的流水线等场合跟踪物体;长距离的射频卡可用于交通上,如自动收费或车辆身份识别等。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传统识别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七大明显优势:(1)快速扫描条形码识别技术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条形码,而RFID射频识别技术支持批量处理,可同时识别数个RFID电子标签。(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