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来缓解焦虑,这种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C)A.补偿B.分离C.幻想D.升华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定性3、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A.兴趣B.性格C.知识水准D.价值观念4、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A.避免类似情境C.调节抱负水平B.总结经验教训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A.自卑者B.自负的人C.完美主义者D.偏执者6、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A.和解B.妥协C.容忍D.调解7、利他主义的表现(C)A.人不为我,我不为人C.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B.人为财死D.逃避责任8、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D)A.内心的平静B.信心C.成功的意识D.浮躁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D)A快乐B悲哀C愤怒D恐惧10、(A)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功能。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11、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某某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12、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C)特征。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13、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为(D)A.激情B.心境C.激越D.应激14、幻觉是指(A)A.虚幻的知觉C.错误的知觉B.正常知觉现象D.歪曲的知觉15、认为有人在议论他,街上的人及汽车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可能是(B)A.超价观念B.关系妄想C.幻觉D.错觉16、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C)A.自我实现C.保持人格完整B.和谐人际关系D.保持协调情绪17、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头顿足,这是(B)A.声调表情B.身段表情C.面部表情D.激情表情18、错觉是(B)A.对错误东西的知觉C.错误的东西引起的知觉B.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知觉D.变了形的感觉19、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留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A.焦虑B.恐惧C.情感脆弱D.情绪低落20、下列何种感情障碍易伴发明显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尿频等症状(C)A.情感淡漠B.情绪低落C.焦虑D.情感脆弱21、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D)。2A.改善交往情境C.增加交往频率B.向对方施以恩惠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22、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B)B.合理化作用2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A.追求利益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24、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的意识成为(C)C.心理自我25、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D)D.短时记忆易被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26、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C.能力27、有关智力结构的探讨,心理学家最早是从下述哪个角度进行的(A)A.因素分析28、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最主要指标是交往双方的(B).A.交往次数B.心理距离C.行为表现D.互惠程度29、在人际关系的三种成分中,最主要的是(B).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30、当班级规模过大时,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弱,不易建立群体规范,因此,最适宜的班集体人数为(C)A.5—10人B.10—20人C.30—40人D.50—60人31、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预言效应的最佳期望水平是(D)A.高水平期望C.与目前水平一致的期望B.适当低于目前水平的期望D.适当高于目前水平的期望32、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属于心理辅导会谈中的(C)A.反映B.面质C.倾听D.询问33、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D)A.代劳币奖励法B.行为规范法C.行为塑造法D.强化法34、心理辅导会谈中,当发现受辅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时,向他提问,以协助他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方法称之为(C)A.澄清B.询问C.面质D.倾听35、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