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催化剂---出色的课堂提问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这与宋代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一语不谋而合。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所以,我们可冠之以“英语教学催化剂”之美名。那何谓出色的课堂提问呢?本人认为应该是那些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并能指导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的问题。而出色的课堂提问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设问精要是前提。精要的设问要遵循的原则是:1.新颖性课堂提问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所以提问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每个问题的趣味性和触发性,产生一种如焊枪接触,一触即发的效应来。正如福爱多丽所说:“好奇心为注意力之母,犹注意力之为记忆力之母。故教师之第一任务,在于研究之问题上唤起普通之好奇心,且在问题特别之处,亦宜唤起特别之好奇心也。”而初中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又特别强。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就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课堂提问的题型可灵活变换。如选择型、判断型、改错型、配伍型、填空型、简答型等。必要时可借助于讲义,小黑板,幻灯机,多媒体及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问的内容也可随时变换,或引趣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或铺垫性性,铺桥架路,顺藤摸瓜,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内容;或迁移性,把所学的新内容与已学相关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可起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或激疑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当然还有导谬性、检测性和训练性等。此外,课堂提问的方式也要变换训练。不要总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可指答,学生可齐答,也可轮流答,重复答,小组代表答或自由抢答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使全体学生的脑子都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让他们处于学习情绪高,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活跃的状态。2.针对性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初中生和初中英语教材两层涵义。在这我暂且把他们称为“因人施问”和“因材施问”。在提问时,英语教师必须要明确向“谁”提,从“哪”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前者是指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英语水平和英语接受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从而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于偏难或过易。这样才能使问题的难易面向全体,适当兼顾“两头”和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英语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譬如:当学生思维囿于一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把握住这些关键时机,课堂提问的催化作用就更突了出来。后者是指提问应服从英语教学目标,结合英语教学内容,考虑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紧紧抓住教材的关键,于重难点处设问。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该把教学重点当成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也就是所谓的提问要“有的放矢”,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而课堂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英语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课堂提问的促进作用就愈发显而易见了。3.顺序性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