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一、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体和用,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指本体和作用。司空图是崇信老庄哲学的,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虚无”,即“自然无为”之道,万物都是这“道”的表现和产物。外腓,向外伸张。真,真谛,本源。《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真体,道之真谛。虚,虚无,道家以虚无为世界的本体,虚即指道;返虚,即返归于道。浑,浑然一体的境界。积,积累。健,强。雄,指至大至刚。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具备,笼罩。横绝,横贯。荒荒,苍茫广大的样子。油云,流动的云。寥寥,空阔的样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象,物象,即具体的事物。环中,圆环之中,即中枢。枢纽。《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非强,不勉强。持之不用强求,就会无穷尽地源源而来。[译文]浩大气势的发挥,因为道的真谛充满胸中。如果与道浑然一体,便能不断加强无比刚强的力量。那雄浑之气笼罩万物,横贯太空,像广阔苍穹上流动的白云,像无边原野上激荡的长风。超然物外,掌握道的中枢,那雄浑气势不用强求,就会自然浑成而洋溢于诗章。[简析]“雄浑”一品属于“壮美”的范畴,诗人用“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这些生动的形象,来形容它气魄雄伟、汪洋浩瀚、长风过空、油云漫天的风格特点。司空图认为,道家的清虚无为的“道”,是雄伟之气的本源,因而作者的思想必须与“道”浑然一体。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实质是提倡摆脱现实,崇尚大道。他认为,没有雄浑的气魄,就写不出具有雄浑风格的诗;气魄雄伟,又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能创造风格雄浑的作品。这和现代风格学所说的“风格即人格”的命题,意思是一致的。可以说,除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决定作用之外,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二、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素,淡泊。素处,淡泊自处。《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妙机,奥妙天机。微,幽微。太和,阴阳会合的冲和的元气。独鹤,孤鹤。古人以为鹤是仙禽,能载人入仙境。与鹤同飞,意即骑鹤遨游天外。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惠风,和暖的春风。荏苒,一本作“苒苒”,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阅,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门在右曰阅。”修,长。篁,竹丛。美曰载曰,载美而归,美指美感。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匪,同非;匪深,不深。即,接近。稀少。冲淡的意境无意中得到,并不觉得它多么幽深;专意去追求,又觉得稀少难得。脱,假若。形似,指迹象。违,不见。这两句大意是说:冲淡的诗,自然、平易,不露形迹,假若露出形迹,刚一把握,它又不见了。[译文]清虚淡泊而沉默自处,心意幽隐而妙合天机,如饮生生万物的太和之气,与孤鹤齐飞在天外遨游。又有如和暖的春风,柔和地吹拂着衣襟,听门前风吹竹林的声韵,让人满载美感而归。无心而遇并不觉得多么幽深,有意追求又实在稀少难得,假如露出一点形迹,刚一把握它又恍然若失。[简析]“冲淡”这一艺术风格,属于优美。具有冲淡风格的诗,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白清虚淡泊的胸怀,流露出闲适恬静的思想和情趣,给人以宁静、高雅、和穆、闲淡、清远的美感。司空图最为推崇的以陶渊明、王维、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就表现了这种风格。表现冲淡的风格,必须有飘然出世、优游自乐的思想境界。作者“素处于默,妙机其微”,心境恬静,少思寡欲,养生知足,个人修养达到道家所说的领悟天机,胸中充满太和之气,如《庄子·知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