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家和作品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庐江郡舒县(今属于安徽舒城县)人。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传世作品有《五马图》、《西园雅集图》等。卷中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李公麟与众多文人雅士,苏轼、苏辙、黄鲁直、秦观、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晃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在一起,取名《西园雅集图》。主友16人,加上侍姬、书僮,共22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的情景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人物画家和作品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人。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人物画家和作品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画中有814(500多)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人物画家和作品李唐《采薇图》山水画家和作品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唐宗室后裔,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时避乱,流寓四方,避地北海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昌乐),遂为营丘人。世称“李营丘”。性情旷达,聪颖多才,少年时磊落有大志,但时运不济,故一面寄情于画,一面借酒浇愁,最终溘然醉死于客舍,年仅49岁。但他的山水画却光照千秋,名垂史册。初时师法荆浩、关仝,后隐居山林,遂以造化为师,其画以齐鲁平原的山水为特色,所作“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窠石读碑图》《寒林平野图》山水画家和作品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溪山行旅图》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雪景寒林图》山水画家和作品郭熙(1023—约1085),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以东)人。其子郭思根据他的绘画理论所整理的《林泉高致》一书,是我国画论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论著。书中全面总结了以往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包含了郭熙的主要绘画思想和经验总结,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理论的最高水平,对当今的绘画创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山水画家和作品山水画家和作品山水画家和作品山水画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