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制改革会议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今天上午,各县区汇报了各自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与会人员还分组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的信心,会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就落实全区会议精神以及我市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一,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党校是各级党委的重要组成部门,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党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县乡基层党校是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训党员、基层干部、基层后备干部、基层理论骨干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加强基层党校建设,不断加大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对增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自治区党委做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强调指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改革,是一项真正的改革。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推进。”自治区在宾阳等县已做了试点,成效显著,今年2月又召开了全区工作会议,向全区推广试点经验,随后还要进行检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第1页共7页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正、“双带”能力突出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各方面的人才。各级党校特别是县乡一级党校作为培训农村党员的重要阵地,必须切实搞好党校教学与体制改革,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学习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以及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第二,要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市一级来看,我市的党校建设走在全区的前列,但从县乡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在教学方面:一是理论教学多,研究问题少。我们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而对基层干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比如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以及社会稳定等问题调查研究较少,解决的方法不多,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二是专题讲得多,系统教得少。县乡党校教学中专题讲座占了很大一部分,教员熟悉什么开什么课,熟悉多少讲多少,教学内容难免独立、单一,学员学到的知识也就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学习收效不大。三是灌输式教学较多,互动式教学少。县乡党校教学的方法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容量大,学员消化知识的难度也较大,而对那些把一些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和学员一起探讨,调动大家积极性和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用得却很少。在管理方面。一是领导班子不健全,全市87个乡镇,除鹿寨镇、雒容镇、里高镇外,其它乡镇党校都未配备专职校长与人员,难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二是学校硬件建设比较落后。6县中有一半的县党校校园建设总面积低于20亩的标准;6县的党校校舍建筑总面积均远远低于8000平方米的要求,最低的XX县区甚至只有648平方米,还不到标准的10%;图书馆建设方面,有5个县的图书馆藏书量低于2万册,只有一个县第2页共7页拥有电子图书阅览室。我市6县党校硬件建设的指标达不到广西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体系标准,也严重影响了党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三是师资队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