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局开展文化教育总结20*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上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两创”活动为动力,加快绮园文化区建设,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九项工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大力净化文化市场,着力强化队伍建设。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为全面建设和谐*努力发挥文化的应有作用。一、群文工作方面:(一)积极参与“跨越*湾----走进*暨20*中国*南北湖文化旅游节”的有关活动。特别在4月策划、参与“欢乐中国行----魅力*·*”大型演出活动,并以此活动努力提高我县文化与国内主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和水平。同时我县滚灯还参加了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扩大了*在外的影响。(二)抓好文化繁荣工作。继续办好广场文艺、大家唱等传统文化活动,并努力尝试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民间推动的新路子。全年共举办各类广场文艺、大家唱120多场,观众18万多人次。(三)探索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对“滚灯、骚子、*腔”等的研究与发掘,创编更多节目,以更新的形式和时代内容参与演出,不断弘扬民俗文化。“滚灯”先后参加了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栏目的表演和庆祝*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演出。专门邀请中央电视台和和*电视台来*拍摄了塘工号子mtv,11月18日已经在*台播放,中央电视台也将择日播放。(四)开展文化挖掘工作。为加快“*腔”挖掘、整理和创作,3月30日又专门成立了*腔研究会,同时又以县政府名义向省文化厅申请将*腔列入省厅的专题研究课题,依托省级音乐研究专家等方面的力量,加快对这一民俗文化的挖掘。下半年还将滨海文化“塘工号子、*小调”等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文艺进第1页共11页行挖掘创新,为群众所赏。5月18日,又在全国第一家成立张元济研究会。我县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滚灯”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扩展项目。(五)继续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点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九项工程,继续推进东海文化明珠镇、特色文化镇、省级文化示范村、市级文化示范村的建设。共有37个村通过了市级村文化活动室(中心)验收,目前,全县市级文化活动室(中心)达90%。武原镇获得了市特色文化镇、东门村获得了省级文化示范村,永新等4个村获得了市级文化示范村的光荣称号。下半年另有13个行政村通过了市级文化活动室(中心)的考核验收,紫金山等四个行政村获得市级文化活动室示范村称号。(六)完善“*县书画院”运作模式。全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24期各类展览,累计吸引观众近31万人次。(七)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全县开展“非遗”普查工作。通过宣传发动、下镇指导、组织收集,整理筛选等,挖掘、整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县共收到相关信息1.2万多条,经过论证筛选有1200多条将进行深入收集和挖掘。年底被省文化厅评为“非遗”普查优秀县市。(八)在全县1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惠民微型图书超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宣传文化工作。将大量内容健康、实用性、可读性强的图书充实到各村(社区)的卫生服务站,从而使城乡群众尤其广大农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免费的文化知识服务,为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文物保护工作方面:(一)加强文物保护,重点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1月14日,县政府召开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大会。春节过后,我县的文物普查工作正式进入野外调查阶段。按照今年完成全部野外调查任务60%的要求,先后对各镇进行文物普查。年底,已完成武原镇、通元镇、百步镇、于城镇、沈荡镇、开发区的普查工作。共登记文物点26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第2页共11页234处,复查30处,重点记录114处,一般记录150处。全年共上报省文物局网站普查简报11期,各类简讯40余条,另外还自编普查简报11期。在普查工作顺利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