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VIP免费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_第1页
1/2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_第2页
2/2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熊徽现代化,又叫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工业化,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洋务运动是其重要的开端,其关键因素在于开启中国近代化先河,洋务运动开创以机器生产机器,这符合世界工业化的潮流。洋务运动发轫于19世纪60---9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鸦片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第二次烟片战争随之而来,清政府惊魂未定,又被狠狠地揍了一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中国南方正兴起一场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他们定都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这成为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加之北方捻军起义,也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在这种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清政府内部兴起了“为王勤远略,剿发捻”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对于洋务运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有的认为是同治中兴运动,有的更认为是对农民的严厉镇压运动。上述观点可以从其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得到体现。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洋务运动它是一场与世界潮流相合拍的近代化运动,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面对江河日下的清王朝,面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败北,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出现了林则徐倡导学习外国新式武器、翻译外国书籍,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之后的魏源,则比林则徐走得更远,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且还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西方的工业革命,描绘了蒸汽机结构示意图,这确实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她们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尚未完全实践,但他们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表明封建士大夫已经开始觉醒,乃至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对林则徐和魏源思想的深化与实践。首先,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下,兴起了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而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沈葆桢为代表的洋务派,其中曾国藩被尊为“洋务之父”,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军事工业,其得意门生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满族官僚崇厚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们所创办的上述军事工业,其原料由政府供应,工匠的工资由政府支付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供官府调用,其生产主要是用机器来来生产,故其开创作用不可小觑。其次,在洋务运动后期,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能源、交通运输、材料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又打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其中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与湖北机器织布局,他们所创办的企业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虽然其资金大多来自官府,其产品有一部分供官府调用,但还是有一些产品用于在市场上交换,用以筹集军工企业所需的发展资金,解决其财政困难,从而增加官府的收入,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跃跃欲试,在沿海地区投资近代企业,从而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于成长,成为中国一种新兴的经济因素,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还加快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后来资产阶级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活动,加快政治近代化的历程。我认为洋务运动过程中,其最具有远见影响最深远的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这是洋务运动的独到之处,因为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工业化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向纵深发展,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培养工业人才是其成败的关键,他们创办了新式学堂,增加了算学,机械制造等反面的西方自然科学课程,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大批的翻译,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人才。他们还选派幼童赴美国深造,那些人回国以后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如民族资本家容闳﹑唐国安﹑邝荣光以及中国京张铁路的设计师詹天佑等。洋务派还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80年代中期,还创办了海军衙门,加强对海军的管理,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历程。总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坐标,纵观其过程,可以窥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但它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不可磨灭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