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的内容主要是: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教学研究等。今天来给大家说说备课、上课这两个重要环节。关于备课上课,多年听课,感觉存在着几多几少:1、大量时间精力改作业的多,钻研教材的少;2、备课应付检查的多,真正用于上课的少(常常上课呈现出的和教案风马牛不相及);3、备课下载、抄、套的多,自主创新的少。而上课呢,则1、因循守旧的多,锐意改革的少,有的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死不悔改(逐段串讲,甚至发展到逐句串讲。《装满昆虫的衣袋》:法布尔出生在哪里?小村叫什么名字啊?小村子里有什么呀?法布尔对小虫子怎么样?);2、“东施效颦”的多,花架子,表面的,形式化的(四人小组、自主讨论),把握真谛的少;3、表面热闹的多,扎实高效的少;4、依赖多媒体的多,靠扎实功底的少。(有些年轻教师,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所有这些问题,造成我们的课堂“费时低效”,甚至上不上语文课都无所谓。如今,省教委颁布了“五不”,课堂成了我们保证质量的唯一阵地,如何守好这一阵地,我们先从备课说起。一、关于备课。说到备课,我想起了几件事。前苏联一位历史教师全国赛课获奖,记者问他备课花了多长时间,他说15分钟。记者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可他接着又说,也可以说备了30年。这个故事是我初入道时听的,对我后来的工作影响特别大。大家都知道,好课要有“亮点”,这种亮点又叫做教学机智或是“灵感”。稍微懂得一点创作的都知道,“灵感”不会从天而降,“灵感”来源于丰富的经验、知识,是智慧的积累。一句话,灵感是下苦功夫换得的。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她的宝贵经验就是备课备三遍。一自备,二对照资料备,三上完课再回顾。我又想到一件事,暑期评职称,总要找几个倒霉蛋,今年找的两个都是因为备课。评职称硬件都达标,看什么,备课!而我们现在的备课似乎成了应付检查的手段。备课不好,课肯定上不好,课上不好必炒夹生饭,形成恶性循环。说到备课还想起一件事⋯⋯(姜小杨例)所以我说,提高教学质量,备课是关键。刚出道的年轻教师,一定不要受干扰,把备课作为学习、提高、乃至保住饭碗的重要手段。(教师现在真的吃香啦,连我女儿都后悔了,她要改变家族命运。)但年薪七万不是送给你的,是要你有这个本领去拿的,是要通过重重考核的。如果你连课都上不好,我看,别说七万,就是这教师岗位都悬。先说说对备课的认识,有三点:1、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关键性环节。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质量。为上好一节课,确保它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往往需要教师耗费几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舍不得花时间备课,是上不好课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漏洞、缺陷等不良现象,往往与备课不充分有关。2、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是一项不可替代的劳动。有人把备课比作“架桥”,即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一座桥。既是架桥,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精心构思、设计和施工。一方面教师必须反复研读,吃透教材;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性,设计教案,选择方式方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教材钻研得越深透,对学情掌握得越清楚,课堂教学质量就越有保证。3、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认真备课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下一番苦功,方能摸到教学门径,逐步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中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备课你抄了、套了,那只是一时的轻快。有人问我,你快退休了,传授一下干好工作的诀窍。诀窍就一个字,“干”,(亲手做)出卷、上课、写论文,你亲历亲为才有能力。总有一天不许你抄,你不就成了南郭先生了吗?此次赛课,淘汰的原因有三:1、千篇一律,一看就是非本人设计;2、设问不当,多、碎、乱;3、交流不畅,没有深入的对话。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目标明确、资源开发充分、教材钻研透彻、主体地位突出、教法合理有效、过程设计精当、教学规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