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背后的故事VIP免费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背后的故事_第1页
1/12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背后的故事_第2页
2/12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背后的故事_第3页
3/12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背后的故事国庆10周年,解放军观礼团东北义勇军的代表。我家有个四尺多长的大照片,这是父亲刘凤悟在共和国十周年大庆时,作为解放军观礼团东北义勇军的代表,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提起这个合影,就不能不提到当年的观礼活动。当父亲与全体国庆观礼代表站在观礼台时,他一下子就被一个熟悉的乐曲所激发,“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这是国庆观礼的奏国歌,升国旗仪式,雄壮的乐曲和那嘹亮的军歌,一下子把他又带到了战火纷飞的长城抗战。那是1933年初,父亲所在的东北义勇军二军团辽西骑兵1团,根据北平(北京)地下党的指示来到了热河。热河由冀东、辽西和内蒙东南部的部分地区组成,省会承德,是东北沦陷后的最后一个省。日本鬼子占领了东三省后,就在长春成立了满洲国,于是满洲国就成了一个国家的概念,已经不属于中国的版图。父亲回忆说,当日本鬼子占领了热河后,就用枪指着当地的老百姓说,你们是满洲人,还是中国人?如果他们回答是中国人,马上就会被射杀,日本鬼子就是这样强占的东北。热河也是华北的东大门,它的崇山峻岭与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相连,我们熟悉的万里长城就屹立在这里。当时日本国的兵力还不到20个师团,可是他们先后却调动了5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5个可以随时增援的(预备队)师团,在坦克、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长城的前沿阵地——热河发起了进攻。长城一直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象征。那么,面对如此强暴的敌人,它能阻挡的住吗?在民族矛盾迅速的上升的情况下,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向蒋介石发出了,停止内战,组织义勇军,共同抗日的诉求,可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并没有理会,他继续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和进攻。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义勇军的主张终于在东北实现了,这就是她领导的抗日救亡力量——东北义勇军。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现在还很难想象,在当时还不是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东北义勇军进行抗日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可就有点专业的味道了,也就是说她的领导方式是怎样的?我把视角放到了1933年的大公报,这是个年代很久的报纸,在黄黄的报页上使用的还是民国纪年,要不是我还有点古文的基础,简直就看不惯这报纸上的竖排版、繁体字和文言文。上面说,北平侦缉队在北大抓获了十五名共党分子,罪名是非法进行抗日活动。看到这个消息我有些茫然了,既然是抗日的,怎么还是非法的?后来我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蒋介石这时推行的还是“攘外必须安内”的卖国主义政策,他认为与共产党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与日本人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于是就出现了抗日还违法的怪现象。我党在领导抗日的活动中不得不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开的进行武装抗日,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不过这种活动由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在东北开展的比较晚。另一种方式是在地下秘密的进行,也就是说党的领导体系在抗日的部队里并不公开,或者不公开出现,需要公开出现的,就必须要依靠一个可以公开的组织,如“北平民众抗日救国会”。北平地下党利用“北平民众抗日救国会”做掩护,将东北义勇军十个军团,十几万人聚集在热河,与在热河周围的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摆下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凌源、朝阳、北票、阜新、开鲁等连线组成,总指挥是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第二道防线由长城的榆关、九门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南口、张家口等组成,总指挥是张学良。父亲所在的东北义勇军二军团辽西骑兵1团,被部署在第一道防线,汤玉麟指挥他的3个团在朝阳打阻击,要辽西骑兵1团去抄鬼子的后路,然后再和大部队一起对锦州展开攻击。可是就在义勇军展开攻击的时候,汤玉麟的3个团却没能守住阵地,父亲他们一下子就陷入鬼子的两面夹击,恶战打了几天几夜。”我查了一下当时的大公报,上面说:“辽西一带义勇军颇活跃,尤其锦西方面之义勇军集团欲攻之锦州,日军既(急)令三宅骑兵部队出动交战。”威震敌胆的辽西骑兵1团,以热河的儿虎山脉为依托,在贝子府、朱碌科一带抗击着敌人。这时北平地下党派来很多党员同志和热血青年到前线慰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背后的故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