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换热站节能改造技术VIP免费

换热站节能改造技术_第1页
1/16
换热站节能改造技术_第2页
2/16
换热站节能改造技术_第3页
3/16
现行供热系统的运行现状概述与节能改造的可行性报告甘肃北方恒升水暖设备有限公司2015年4月1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现行供热系统的弊端和节能论述……………………………一、电能浪费的麻木性、严重性和普遍性二、根除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的首要条件三、提高供回水温差是节电的重要途径四、正确选择和安装循环水泵是节电的当务之急五、供热系统热源的节电节能措施六、热力站的节电措施七、供热系统与热网设计中的节电措施〉第三章实例分析建筑物热耗和水力计算对循环泵选型的弊端…一、热耗计算的弊端二、水力计算的弊端第四章节能改造的几种方案………………………………………第五章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与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二、社会效益第六章节能改造业绩………………………………………………第一章:概论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3,供热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1/3。而我国目前的供热系统能效只有30%,若供热系统的理想能效为70%(其中热源效率80%,热网热损失8%,基本消除冷热不均),尚有40%的节能空间,潜力是很大的。但节能的前提,必须满足居民的舒适性要求。供暖室温过低,违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室温过高,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此,国务院今年《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国发[2006]28号)对公共建筑的室温给于明确规定:冬天不高于20°C;夏天不低于26°C。供热系统设计、运行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满足人们舒适性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第二章:现行供热系统的弊端和节能论述对于每一个供热企业来说,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必须充分重视供热质量、经营管理、收费和经济运行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各个方面的问题又都是有机地连在一起的,都是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忽视了哪一方面都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不良的后果。有些问题(如收费难的问题、用户冷热不均的问题)大家都认识到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困扰着供热企业,很难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热企业的供热质量、成本,从而影响着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认识不清或被一些不合理的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左右着,已成了“司空见惯”的状态,如供热系统的电耗过大,电能浪费严重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大问题。一、电能浪费的麻木性、严重性和普遍性供热企业是电耗大户,各种水泵、风机、照明都用电。如果设备选型不当,系统设计不合理,很容易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一些先进的供热企业换热站循环水泵每平方米面积的电耗在1.5度左右。但许多企业却超过了先进企业的3~4倍,电能浪费非常严重。这样的供热系统很普遍,甚至一些相当大的供热企业也是如此。经多方调查、研究可知,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个原因:1、宁大勿小的设计习惯造成电能浪费一些设计人员墨守成规或生搬硬套,不加分析、不加研究地始终按习惯做法搞设计。同时还存在着宁大勿小的心理,因为怕担责任,总是把用电设备选得很大,而不考虑是否会造成能源浪费(如多台泵并联或水泵扬程偏高,脱离实际需要等问题)。2、不合理的选型造成的电能浪费还有一些设计院人员或供热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一些基本理论认识不清,研究不够,往往造成了错误设计、错误选型,使供热系统或用电设备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电能(如用楼房的高度选择循环水泵扬程的问题)。3、不合理的技改措施造成的电能浪费一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而影响供热质量时,不做认真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抓住主要矛盾,而是凭经验、凭感觉采取了更换用电设备或盲目增加用电设备的方法。虽然使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时反而加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却进一步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如热网水力失调,不去调网,却增加循环水泵台数或更换大泵)。二、根除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的首要条件3所谓水力失调,就是管网各处实际流量与所需不一致。任何一个供热系统都不可能通过对管网、热力站和热用户等系统的设计、管网的布置、水力计算、管径、管件及设备的选型等,彻底解决运行时的水力平衡问题。任何一个供热系统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换热站节能改造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