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段奋迪•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七节。(1)教材特点:本节课的内容是前面所学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的延生,和前面所学的内容构成完整的电磁感应知识体系。物理新课标要求教学中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涡流的概念,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2)教材处理:教材中没有推导过程,而是直接给出了涡流的定义,但是学生对于涡流概念的理解是很抽象的,所以通过简化模型法将涡流概念的引入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涡流的概念,进而学习涡流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学情分析优势:已经学习了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具备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劣势: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能感受到涡流引起的各种现象,但是却难以想到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原理;往往只注意到表面现象,而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分析重点:涡流的概念及其运用。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b、知道涡流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涡流C、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2、过程与方法a、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b、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利用其有利的的一面来为人类服务。•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构建者。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建更为丰富深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知识的热情。•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同学们思考,让同学们在思考中学习知识,并且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简化模型法:通过简化模型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分析,经历从物理现象到物理原理的认知过程。3、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通过一些图片动画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问题不再那么抽象,同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操作实验。4、注意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应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用具涡流加热装置、滴管、水、电磁阻尼摆、微安表、电磁驱动演示器。•教学过程5min通过演示涡流加热实验,让学生思考铝锅中水被加热的原因教师活动♦演示涡流加热实验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视频同步播放涡流加热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问1:铝锅中的水为什么会被加热?思考问题通过神奇的实验现象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现象较微观,便于后排学生观察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明确涡认真听讲、思结合示意图讲解可以帮助学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电路中电流减小,线圈产生的磁场减弱,根据楞次定律,线圈旁的金属块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就是涡流。(板书4.7涡流)♦结合示意图,从涡流的产生原因和其特点两方面来明确涡流概念课程讲解32min通过简化模型引出涡流概念明确其产生过程♦将涡流加热实验装置简化成学生熟悉的电路模型<1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分析物理过程,明确从电阻变到电流变再到磁场变,最后引出涡流概念的过程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将物理过程逐步分解便于理解当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时,这个线圈附近的任何导体中都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看起来很像水的漩涡,所以叫做涡电流,简称涡流。安排学生针对铝锅中的水为什么被加热了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问2:现在已经学习了涡流的定义和其产生原理,那么能不能去解释前面的那个实验呢?♦请同学们按分组展开讨论。◊进行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充分给予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明确铝锅中水被加热的原因♦在学生分享讨论结果之后,引导学习一起来分析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