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VIP免费

2024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_第1页
1/7
2024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_第2页
2/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中小企业改革的经验及教训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背景,提出了这种经济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并列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几个典型阶段的发展模式,并对此类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从而讨论我国政府对扶持和开展中小企业改革所作的举措,同时结合这些举措,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正文: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背景自从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企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其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大型企业,一直是改革的重头戏。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本应最为活跃、最为灵敏和最为普遍的民营中小企业,其发展道路却并不平坦,这里既存在着政策对其的导向、法律对其的规范限制、国际环境对其的影响,同时中小企业顽强生命力对这些因素也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艰苦的环境往往却更能孕育强大的生命,现在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自改革开放初期,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个体经济和各种民营经济体开始活跃在市场上,而那时的政策十分不明朗,惯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模式不仅束缚了政府管理者的头脑,也束缚了大部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正是这些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一步步试探着前进的道路。联想、正泰、万象、海尔等等这些成功发展为国际化大企业的公司背后,也有无数不知名“壮烈牺牲”的前辈。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做了界定标准:“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2,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4,不以企业所有制和形式作为划分标准”。同时在《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又分别按照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第1页共7页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这几个行业,对“中小”这种规模的具体量化,给出了“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的具体数值。并且从法律的高度对中小企业主明确地提出了各种扶持态度、优惠政策等细则。到此时,我国的中小企业才第一次开始有法可依,终于能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地竞争和良性地发展。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私营中小企业是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孕育而生的,作为相对独立、灵活的经济体,其发展速度必然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并且由于发展初期的各种政策、法律的不完善,不确定,给了中小企业一个比较空白的生长时期,从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初级的企业形式。但由于企业主普遍缺乏管理经验,加上政府的监管有余而引导不足,这些初级的企业形式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经营管理问题,比如:过度地集中造成恶性竞争,不能有效利用社会资金甚至非法地利用社会资金,通过制度的不完善来操控市场等等。这些原始积累型的中小企业多见于家族式企业或者作坊式企业,他们在成长中遇到问题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正是代表了我国企业改革中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从管理方式来看,这些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大都经历了“手工作坊管理”、“制度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三个阶段。由于私营中小企业的组织特点,“手工作坊管理”是大多数小企业初期一种原始的管理方法。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权力的使用和收入的分配全由企业主自行掌握,加之资金有限(这也是所有私营小企业的共同特点),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和高效地进行生产成为放在创业者眼前的第一要务,即生存问题。因此,在企业筹划和创始初期,创业者们往往事必躬亲、不无巨细地参与者经营中所有的事务,有余资本有限加上对市场的探索阶段,这种管理方式更能有效地节约成本和保持企业灵活性,同时,创业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这样的双重身份既能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营,又能灵活地试探市场,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考验。然而当这样的小企业一旦发展壮大,其规模和组织形式就第2页共7页超出了作坊式管理所能承载的能力。由于这时的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人员规模快速扩大,部门专业化,一般都会出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为了防止经营混乱,应该引入职业经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