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读书小故事1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梁灏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梁灏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梁灏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梁灏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与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第1页共51页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伤,因为梁灏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梁灏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珍贵的。在求学路上,假如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终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知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第2页共51页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志向。名人读书小故事2郭沫若的读书方法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常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胜利,必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名人读书小故事3第3页共51页某大公司聘请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阅历人。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下6个。因此第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将会出现非常“残酷”场面。惊奇面试考场出现了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应聘者?”坐在最终一排右边一个男子站起:“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与一下面试。”在场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闲看老头子。总裁饶有爱好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里还有什么意义呢?”“我驾驭了许多财宝,我本人即财宝。”男子道。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快乐,觉得此人不太傲慢,就脑子有毛病。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第4页共51页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工作阅历,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你学历、职称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惊讶。我不观赏。”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个倒霉蛋!”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认为这就我财宝!我不倒霉,我只有31岁。”这时,站在门口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接着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与同事努力挽救那些公司,虽然不胜利,但我从那些公司错误与失败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许多人只追求胜利阅历,而第5页共51页我,更有阅历避开错误与失败!”男子离开座位,一边转身一边说“我深知,胜利阅历大都相像,而失败缘由各有不同,与其用11年学习胜利阅历,不如用同样时间探讨错误与失败,别人胜利经验很难成为我们财宝,但别人失败过程却!”男子就要出门了,突然又回过头:“这11年经验18家公司,培育、熬炼了我对人、对事、对将来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考官,不您,而这位倒茶老人。”全场哗然,惊愕盯着倒茶老头。那老头笑了:“很好!你定一个被录用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表演为何失败。”名人读书小故事4第6页共51页李大钊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样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灵敏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七岁时,祖父送他到旁边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第7页共51页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学问。大钊同志读书特别仔细,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