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上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练习题高一地理本练习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右图为“嫦娥二号”绕月运行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天体类型在图片中呈现出的有①恒星②行星③卫星④人造天体⑤彗星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嫦娥二号”与地球、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级别有A.一级读太阳系图,完成3—4题。3.图中代号与行星名称匹配正确的是A.①——水星B.②——火星C.③——木星D.④——天王星4.图中属类地行星代号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It'snotjustaplanet,It’sho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完成5-6题。5.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既有自转又有公转运动C.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同D.太阳系中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6.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公转方向将变化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8.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9.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层层层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00~2001年B.2022~2023年C.2006~2007年D.2087~2088年11.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完成12-14题。180°W0°180°66°34N′66°34S′0°12.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13.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14.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A.北半球B.赤道上C.南半球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它部分为白昼),完成15-17题。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23°26′N,180°B.23°26′N,0°C.23°26′S,0°D.23°26′S,180°16.此时,与上海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A.90°W向东到180°B.0°向西到180°C.90°E向东到180°D.0°向东到180°17.此时A.悉尼夜长小于伦敦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C.上海昼长大于北京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完成18-19题。1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B.bC.cD.d19.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A.a地正值夏季B.b地昼短夜长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D.d地出现极昼现象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20-21题。20.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22.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ABCD23.右图是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形成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00hPa1005hPacba风向①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是使风向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