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佰》观后感《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当仔细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信任大家的视野肯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须要好好仔细地写观后感。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意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八佰》观后感,欢迎大家共享。《八佰》观后感1华人皆如此,倭寇岂敢——题记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第1页共43页七事变”掀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年8月,淞沪会战起先,这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家国破裂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一边繁华漂亮、歌舞升平,一边是炮火猛烈,断壁残垣,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一河之隔的人,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希望渺茫,依旧坚持战斗;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明知一去难见妻儿,仍愿为国捐躯……没有人想要牺牲,却有人为了和平,不得不牺牲,国难当头,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其中第2页共43页八百壮士用行动证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为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仍有不屈之心。电影中,租界里的人看着八百壮士浴血奋战却无能为力,现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历史心潮起伏。电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却也撕开了历史的一角,从中我望见有希望,从那无奈无助、无尽的黑暗中孕育。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珍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血性始终如此,八百壮士代表的不只是斗争的惨烈,更代表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没有斗争不惨烈,血淋淋的历史告知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面对第3页共43页新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有人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少,我们可以多了解那个黑暗的年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忘先辈为和平作出的牺牲。“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要牢记历史,终归,历史不是简洁的白纸黑字,它是鲜活的记载,将来的灯塔。我们应当学习八百壮士的炙热的爱国之情,为将来祖国发展的雄伟蓝图,添上自己的一笔。《八佰》观后感2第4页共43页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万籁俱寂,都在静默的离开,这样的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静默流泪。值得确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索,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学问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当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人牢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斗争做最终的牺牲。第5页共43页《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呈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斗争年头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转变。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务不断地有层次的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验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第6页共43页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中华民抵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变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头!无论大家以何种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文明理性探讨。《八佰》观后感3若不是观看了管虎导演的那场《八佰》,我的思绪怕是恒久不会回到1937年,沪淞会战末期。大多数人物的名字早已记不清晰。在国家生死关头觉醒的军人数不胜数。没有什么英雄是天生俱来的,然而就是这些芸芸众生中的小第7页共43页市民们,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战友一个个相继被枪淋弹雨击中,那眼神从惊惶转向了坚毅。每日晚上,对岸的英法租界莺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四行仓库的士兵们却正在悲壮地互立遗嘱。四天的时间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