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1这次,我有幸代表盐都参与盐城市教科院组织的“关注常态课堂第1页共75页聚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所执教的是《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作为一名执教者,我觉得备课、磨课的经验是苦痛的但收获颇丰。本次研讨活动使我对始终认为生冷的第一课时有了一个全新的相识。第一课时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它虽没有繁杂的教学环节,没有花俏的教学手段,却有着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它的朴实无华正是现在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现就《沙漠中的绿洲》一课,谈谈我的收获。一、理解词语重方法第2页共75页指导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给孩子词语的意思,还不如教会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老师可依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教给他们不同的理解方法。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有“盐碱”“霎时”“星罗棋布”等生词,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式理解了“霎时”;引导学生先关注字形猜猜“盐碱”的意思,再联系文中的语句来补充理解,最终借助图片、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盐碱”的相识;在理解“星罗棋布”时,教给学生拆字解字理解词语表面意思的方法,再通过看图、说感受理解了词语的比方意。第3页共75页这样的设计避开了解词的味同嚼蜡,还使学生驾驭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扎实、有效。二、质疑、解疑抓重点中年级段的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生能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层次清楚,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易概括。究竟应当怎样设计才能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呢?我与备课组的几位同仁经过反复思索,最终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揭示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1)、为什么要在沙漠中建立绿洲?(2)、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建成的?两读课文后,再让第4页共75页学生解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问题的答案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水到渠成了,效果很好。三、赏说结合促有效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求我们“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要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观赏迪拜街头风光”为契机,借用《三顾茅庐》一课中的句式“来到_______,只见__________”的句式,让孩子用上一段话来描述迪拜的街头风光,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赏景与说话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第5页共75页四、评价语言意指导新课程呼喊充溢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激励、表扬等主动的评价为主,采纳激励性的评价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老师的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作用,还可起指导的作用。如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一位学生介绍了阿联酋的资料,我这样评价:“你查的资料特别翔实,而且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不简洁!”其实,就是示意其他孩子在沟通资料时不必机械地读,而要学会概括。又如在学生第6页共75页用一段话介绍迪拜风光时,我相机设计了这样一些评价语:1、一组排比句,增加了表达的效果;2、你很留意视察和表达的依次;3、你围绕了一个中心词——“绿色”来说话,主题显明;4、你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很形象,很生动……这些看似简洁的评价语不仅激励了学生,还将一些写作技巧渗透其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然,教学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有很多不足,虽已有“眼中有学生”的意识,但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还是不够,若能对学生生成性的发言予以关注,加以引导,课堂定会更精彩。另外,对于时间的安排还欠合理,以至于最终一环节的说话训练第7页共75页有些仓促,还不够扎实到位……总结下来,我还是用那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