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国学心得体会学国学心得体会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缘由,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信任很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国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共享。学国学心得体会1前几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学国学的讲座。听了以后增加了我第1页共83页更多的课外学问。主讲师是英子老师,她1987年毕业于河南高校中文系。是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会长。她曾经获得过两届冰心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她已经出版20多部童话、科普故事、小说等。还有一些童话已经被载入到教科书里了。她给我们讲了中国第一首民谣叫《击壤歌》;这首民谣产生于尧帝时期,表现了尧帝时期的农夫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又讲了中国第一首文人诗歌《弹歌》。中国的第一首国歌《卿云歌》,中国的第一首臣子为帝王唱的歌《八伯歌》;还有古代的学生上课用的第一本教科书《诗经》。第2页共83页通过了这一次的学国学的讲座是我受益匪浅。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明白了国学大致分为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这一次讲座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希望学校能多开几次这样的长学问的讲座。学国学心得体会2第3页共83页《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近期我读了熊春锦的《学国学,学什么》又学习了《道德经》有了以下体会:“无为”就是合道之为。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改变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第4页共83页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即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实行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实行的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相识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精确一样的答案。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一、“无为”以同等为基础。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第5页共83页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凹凸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同等的。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很多人都厌烦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假如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殘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养分,最终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接着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接着存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第6页共83页同等重要,不行替代的。因为人人都是同等的,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宝、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欢乐、苦痛等的总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财宝,你占有的财宝是少了,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敬重和感谢,享受了欢乐,你的权益并没有因此而削减;你抢劫得了很多钱,你的财宝多了,但你得每天防着警察,每天受到心灵的指责而苦痛,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变更这种均衡性,这是不符合道的准则的,长期看也是确定办不到。只有实行切实的措施来爱护这种同等的权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