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汇编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须要打算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观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观潮》教学设计11、了解钱塘江潮宏伟壮丽的景象,激起主动向上、勇于拼搏的第1页共184页思想情感。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1、支配一课时。第2页共184页2、方法:朗读、探讨。一、导入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概非凡,真是天下最宏伟壮丽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第3页共184页日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实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非常喧闹。今日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1、朗读课文。2、理解字词,领悟课文大意。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第4页共184页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而: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第5页共184页三、研读理解课文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白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概。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第6页共184页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确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殊多。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丽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第7页共184页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捷;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4、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宏伟壮丽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超群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第8页共184页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宏伟之上更添宏伟,壮丽之上更添壮丽;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衬托,给读者极其奇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漂亮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5、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第9页共184页斗志了?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折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