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赠汪伦》教学设计《赠汪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化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打算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赠汪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赠汪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相识7个字,会写3个字。第1页共155页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教学重点、难点:1、相识7个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挚友之间的友情。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第2页共155页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旁边的一位村民。)2、出示李白简洁介绍3、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4、学生自由读,沟通。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2、出示7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第3页共155页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2、同组的同学沟通3、全班沟通:前两行:a、欲:将要忽闻:突然听到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颂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第4页共155页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常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e、指名读前两行。后两行: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第5页共155页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也许意思说一说吗?(李白坐上船儿正打算远行,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5、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四、指导写字,学生写字。1、先视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第6页共155页2、一起学习“乘”字,说说留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3、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留意点。4、生练习写字,师巡察。5、展示评价。《赠汪伦》教学设计2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艺宝库中的珍宝,大家都已经学习背诵了许多古诗,那么,你们情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既是对以前所学古诗的复习,又能让学生第7页共155页在感受学习成果的欢快心情中去学下一首古诗)二、沟通资料师: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李白一生写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古诗,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沟通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取长补短)三、学习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记号。2、指名朗读第8页共155页3、同桌互读4、在小组内朗读,选一名组员参赛读,评比第一名(通过选第一名,激发朗读爱好)5、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意思,然后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6、提出问题: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作者的情意究竟有什么关系?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索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深化理解古诗)7、指导背诵,实行自由背诵、同桌相互背诵、指名背诵、竞赛第9页共155页背诵等多种方法来背诵,以达到背诵良好的效果。四、拓展延长同学们,人间最美的是真情,因为真情才使得这些送别的诗喜闻乐见,流传千古,下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送别诗,建议下次班会时搞一个诗歌朗诵会。五、板书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叙事第10页共155页整体体现水深、情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抒情《赠汪伦》教学设计3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2.多诵读,并能绽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人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