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观后感白银帝国观后感白银帝国是一部内含金融史的商业电影巨作,更是一篇鸿篇巨制的史诗.它像红楼梦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政治家看倒了清朝晚期的民不聊生,会心生感慨:国破家亡,皮之不存,毛焉能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驭人之术.经济学家能在里面看到银行业的雏形——中国古代的票号业务,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小说家们则会赞叹康夫人与康三爷之间的禁忌之恋。就连女权主义者也会热情讴歌其中所体现的新女性的解放与坚持自我。我看了这部电影,也有自己的一些感触。从一个经济学学生的角度,我深切感受到如果一个企业,一个百年老字号想要获得长足发展,一个安定的政局是首要的。而国家的强大也是通过拥有无数个强大的企业这种社会组织,以高效的方式来使整个社会高效运作来实现的。企业界一直有“以企树国”的观念。所以当今我国才会反复提到“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强国之路也无从谈起。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普通公民,当看到电影中清政府垮台以后,其发行的纸币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一大堆民众在票号门前挤兑,甚至有人因为身家财产在政局变动中化为乌有,绝望之下引火自焚。让我不禁联想到,近年来有人因为《拆迁条例》与《物权法》相违,权益受损,手举《物权法》自焚。此时,不得不在心中自问:”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柔弱的个人如何抵御生命财产权力被侵害。”我们不断的立法保护民权,但民权仍是不断的被侵害,难道遵纪守法只是普通民众才需遵守的义务。作为一个女人,我也很佩服康夫人的勇气与决绝,总觉得她拒绝的不仅仅是康老爷,而是整个封建礼教.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她倔强而坚强,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的善良.她比现代社会的很多女人还要勇敢,因为有时屈从太易,反抗太难.第1页共6页乱世出英雄,绝处出智勇.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很大,也许有时生活就像一场战争,我们必须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篇二:白银帝国观后感白银帝国观后感从片头三爷(郭富城)对着天底下空旷的戈壁自问“天地这么大,人这么小,该如何安身”到电影结束时天成元打开地底下的银窖救济灾民挖出书写着“仁义”的卷轴,“仁义”作为一条主题暗线一直埋藏在电影中,却一直被主体的电影叙事排除在外。像《白银帝国》这样一部“史诗”电影,“仁义”这样用道德挂帅的主题不要行不行。当然可以,只要电影真正倾向于“白银”和“帝国”即可。而“仁义”最终还是被从地底下生拉硬拽出来了。除了像有人分析的那样像郭台铭这样的新富阶层为了中和人们的仇富心理这种潜在的文化逻辑之外,电影主创们的心理逻辑是:越是仁义这样崇高的道德字眼越能激发普通观众的情感,人们进入影院就是为了体验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东西,更何况,对于西方观众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的伦理有多少了解呢。除了在某本介绍中国文化的概要上隐约读到的“仁义”二字。于是究竟在观众心中激起的情感是粗浅还是深刻,儒家的仁爱伦理与斤斤计较的商业理性之间到底能不能调和这些问题全部弃置不顾了,就像有些商业电影无论有没有艺术性一定要冠之以“商业艺术片”一样。导演选择以年度总结帐开始,把所有掌柜聚在一起,这方法有点借鉴教父开塲,但运用得很成功,自邱掌柜被罚开始一步步呈现出一个大商业机构的管理及运作模式。如股份制,掌柜制等。尤其是大算盘那一段,使人觉得新奇趣味十足。虽然我不清楚当时记帐时否眞需要使如此大算盘,但如此安排颇具戏味。同时逐步显出各人性格,如邱掌柜贪利,一爷仁慈,二爷鲁莽,三爷消怠,四爷懦弱,张铁林善用权术,戴掌柜精练能干。开篇的一连串事件,把天成元那种落后不近人情的规章显露无遗,使人感到衰败的裂缝隐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精彩开局近年国产片中难得一见。《白银帝国》宣称为“中国华尔街,再现晋商五百年传第2页共6页奇”但纵观全剧,除了感情戏著墨较重外,我认为还有一致命弱点使这套戏成不了眞正的传奇片。这是对晋商经营技巧的描写过于片面。全片大多是对天成元管理的纵向描写,即张铁林片中数次提及的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