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驱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内容摘要:孩子进入大班后,很快就要步入小学,进入人生的第二转折点,作为大班幼儿的老师,根据孩子等等发展特点,应该从中抓住教育教学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孩子的能力及技能,并在身体与心理上给孩子一个成长的信号,以任务驱动幼儿的情绪、情感、责任,使得做好入学准备,顺利过渡。任务对大班幼儿来说是挑战自我的内驱力,从中可以得到各种满足。我们应从孩子本身需要出发,挖掘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以任务驱动,使幼儿学会"看",学会"听",学会"说"。将任务发挥极致,让孩子从中自觉自愿自得。关键词:驱动发展任务孩子进入大班后,很快就要步入小学,进入人生的第二转折点,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需要科学有效地过渡。因此,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但后一阶段的教育,又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和教育为基础的。然而幼儿园、小学在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学前阶段儿童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一日生活都是教育,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时时处处与幼儿一起活动、游戏,使幼儿处于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学龄阶段的儿童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自己成长所应承担的义务。这一变化,对幼儿无疑是他们生活历程中的重大转折。当孩子进入大班后各方面进入了迅速延展状态,心理发展、能力发展的需要已达到一定的阶段,但又是可塑性、可持续发展的迅速阶段。为此,这时候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在锻炼中学会各种技能,养成更好的习惯,为胜利入小学做好准备。纵观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了,喜欢自我展现,我们应提供给幼儿展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经验积累中发展;另外情感的稳定性也开始增强,这时候在挫折与困难中应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受挫心理;还有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孩子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整理、值日生的劳动等,并能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同时孩子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也明显增强。作为大班幼儿的老师,根据孩子等等发展特点,应该从中抓住教育教学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孩子的能力及技能,并在身体与心理上给孩子一个成长的信号,以任务驱动幼儿的情绪、情感、责任,使得做好入学准备,顺利过渡。任务对大班幼儿来说是挑战自我的内驱力,从中可以得到各种满足,如何将任务发挥极致,让孩子从中自觉自愿自得呢?这就得需要从孩子本身需要、兴趣出发,挖掘有效的教育策略。一、以任务驱动,学会"看""看"即是观察,每个幼儿都有这个本能,然而会看会观察与否,则是一个难点了,教会幼儿看的能力更是一个学问,会看、会观察,就会思考,就会收获。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增强,更是会看能力发展的好阶段,可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决定孩子的能力发展的悬殊,说教对他们来说还是无法内化和感染的,就像《指南》中说到的:"幼儿是发展中的人,既不能将现实社会对成人的要求套在幼儿身上,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而必须发展在教育的张珏、指引下促进其健康活泼地成长。"我们还是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教会幼儿看,学会观察。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在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发展,完善,完成任务游戏,学会看的能力,使孩子自觉养成会看会做的好习惯。比如:创设环境"任务评比栏",开展活动任务知多少,把幼儿园生活学习中的任务一起罗列出来,让幼儿进行讨论,怎么去找任务?怎么在合适的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试着让幼儿自觉地学会看,学会找,学会完成的幼儿在任务栏中张贴五角星,并在放学时进行小组交流,评价。我看到了什么任务,我是怎么完成的,完成的好吗?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在任务的驱动下,看的能力增强了,像他们在自主活动时间会自觉地去观察自然角,会记录自然角观察本;发现地上有垃圾了会自觉地捡起来;看到椅子歪了会摆放整齐等等,在过程中主人翁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前只顾着贪玩的松松,区角游戏时,观察到商店没货了,会扮演进货员去回收卖出去的物品,使得活动有机地循环进行。久而久之,幼儿在会看、会做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到了小学里就会形成自觉的生活学习习惯。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