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关键词之“课程标准”主讲:东北师大文学院徐鹏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位置与价值1.宏观课程——课标2.中观课程——教材3.微观课程——教学课程标准名称嬗变1904-1950:课程标准1950-2000:教学大纲2001至今: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名称演变的意义1.理念转型:从教学论到课程论2.角色转型:从实施者到建设者(课程:整合-开发-管理-评价)十年课程改革实践出现的问题:1.轻视基础知识,忽略语文训练;2.过分张扬人文性,导致语文教学无序化;3.用对话、生成、感知、体验、品味、领悟等理念来否定具体方法的指导;4.学生文体意识淡薄,“四不像”作文涌现。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加)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删除)删除: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回应:轻视语文知识教学三、课程设计思路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写作:第1-2学段:写话第3-6学段:习作第7-9学段:写作三、课程设计思路新增:语文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三部分实施建议识字与写字最大变化:增加附录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复现率高、构字能力强)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2500+字表二1000)识字与写字:学段目标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1600-1800,800-1000)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2000)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第四学段: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旧: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识字与写字: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修改):•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其他各学段(增加):•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识字与写字:学段目标第二学段(修改):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二学段(删除):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修改):硬笔书写楷书,行宽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识字写字:教学建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识字写字:教学建议•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识字写字:教学建议•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识字写字:教学建议•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