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堂讨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产径小学冯佛源“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关于素质教育的这一表述,明确指出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与教研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恰当地运用课堂讨论,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课堂讨论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课堂讨沦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采用,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充分体现其价值及作用。一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等比较呆板的授课模式,使学生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讨论问题的焦点上,课堂气氛活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二是引导学牛认真思考所讨论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培养学牛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三是发扬了教学民主,为学生主动学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创造了机会;四是讨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五是对不同观点、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由浅人深的引导,使同学们的观点在讨论中完善、深化,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二、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根据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的需要,课堂讨论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可分为同桌讨论、小组讨沦(4—6人较为合适)、全班讨论等形式,特别难以理解的问题,还可以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三、精心选择和组织讨论内容从认字、析词、理解句子、篇章结构,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等等,都可以作为讨论的内容。但是一节课时间有限,往往只能有三两次的讨论,讨论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讨论内容的组织。什么样的内容有讨论价值,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并能展开讨论?因此,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讨论内容,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1、选择教材中重难点的字、词、句、段等作为讨论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运用的能力。如《桂林山水》中,先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离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可以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咧,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讨论的结果使学生懂得写具体的好处,再通过比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舟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慢慢地行驶,人们仿佛进入美丽的画卷中尽情游玩。学生又体会到精简写法有时会使句子更美。通过前后两次讨论,学生就不会踏入“字数多就是好句子”这个误区,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很大的帮助。2、利用课堂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当教师授完一节或一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较为完整的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其它段落或课文,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了自学的能力。例如学完《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所用的学习方法: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这种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体会作者用大海、西湖与漓江水作比较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段写桂林山这部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四、把握讨论的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除了按照课时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课堂讨论外,常常还要根据课的进展需要组织讨论,把握准讨论的机遇是成功的关键。1、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或某些深刻的含义理解模糊、似懂非懂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证实时,教师可以引导展开讨论。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段“砸枪”这部分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哪里可以体会到五壮士对敌人充满了仇恨?”学生回答:“砸枪。因为这枪是从鬼子手里夺过来的。”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不急于评沦,而是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枪是自己造出来的,还砸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引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地在“砸”与“不砸”中热烈讨论。教师紧抓不放地追问:“到底砸不砸,说出理由来。”这时学生的思维被引到了又一个高潮,统一认识到“要砸”。有的学生说:“八路军不想让敌人得到任何东西。”有的说:“五壮士不想让敌人再拿着这把枪来杀害中国人,砸枪表现了五壮...